性少数群体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危险和保护因子
发布时间:2024-12-19 03:41
<正>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内外,学校组织的活动及其他所有与校园环境相关的暴力行为,方式包括躯体暴力、言语/情感暴力和性暴力,校园暴力可能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校外人员与校内人员之间[1]。校园欺凌是一种系统性的权力滥用,欺凌行为的主体是一群或单个学生,对特定个体或一群学生采取重复且长期的负面行动[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关注LGBT群体在校园暴力与欺凌中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的必要性
1.1 LGBT群体所面临的校园暴力与欺凌
1.2 关注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对全体学生的意义
1.3 关注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对学校的意义
2 LGBT群体面对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
2.1 危险因子
2.1.1 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
2.1.2 偏见、污名和恐同
2.1.3 消极校园氛围
2.1.4 危险因子导致的风险结果
2.2 保护因子
2.2.1 人口学变量
2.2.2 学校教育
2.2.3 校园文化多样性与保障性制度
2.2.4 积极校园氛围
2.2.5 人际互动
2.3 双向因子
2.3.1 出柜与性别认同
2.3.2 参加LGBT群体的活动
3 对改善和干预LGBT群体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实践
3.1招聘和保留LGBT学生、教职工
3.2 完善制度保障
3.3 建立反暴力与欺凌的社团和安全区
3.4 为异性恋和LGBT学生创造互动机会
3.5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的作用
本文编号:40176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关注LGBT群体在校园暴力与欺凌中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的必要性
1.1 LGBT群体所面临的校园暴力与欺凌
1.2 关注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对全体学生的意义
1.3 关注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对学校的意义
2 LGBT群体面对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
2.1 危险因子
2.1.1 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
2.1.2 偏见、污名和恐同
2.1.3 消极校园氛围
2.1.4 危险因子导致的风险结果
2.2 保护因子
2.2.1 人口学变量
2.2.2 学校教育
2.2.3 校园文化多样性与保障性制度
2.2.4 积极校园氛围
2.2.5 人际互动
2.3 双向因子
2.3.1 出柜与性别认同
2.3.2 参加LGBT群体的活动
3 对改善和干预LGBT群体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实践
3.1招聘和保留LGBT学生、教职工
3.2 完善制度保障
3.3 建立反暴力与欺凌的社团和安全区
3.4 为异性恋和LGBT学生创造互动机会
3.5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的作用
本文编号:4017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4017601.html
上一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代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