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实践的课程艺术——施瓦布“实践”课程模式述评
本文关键词:走向实践的课程艺术——施瓦布“实践”课程模式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是一对紧密联系的范畴,对教育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今课程理论的"客观性"、"普遍性"受到动摇,"理论霸权"、理论脱离具体情境、价值立场单一、教师和学生权力制约等问题相继出现。要改变课程探究方式的寻求思路,走出思辨化极浓的道路,摒弃对不以实践出发的课程理论的绝对依赖,实现价值立场多元化,追回教师、学生等人员的"审议"权力,保持自身的反思性逻辑超越,将从实践中精取的经验升华为"实践理论"。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施瓦布 课程理论 课程实践 课程探究 价值立场 课程模式 探究方式 教师 实践理论 学生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与时代创新研究”(项目编号:06JA880012)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当今课程论研究中出现的绝对正确、绝对客观和绝对稳定不变的课程观,以其“客观性”、“普遍性”牢固地扎根于学生乃至教师的头脑中,成为一种“模板”,具有“霸权”地位。却不去质疑其是否能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具体课程问题。任由这种现象发展,势必会使课程研究误入歧途。因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文平,胡仲秋,彭春梅;学校体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思辨[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2 许世岩;田径类课程设计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3 段健芝;;论大学体育教育理念多元结构下的课程特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4 郜岭;;试析课程开发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吴水澎;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年02期
6 祝爱武;后现代知识观对成人教育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7 邓晖;对高校体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探讨[J];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柳海民;林丹;;困境与突破:论中国教育学的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刘敬雯;;教师信念与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马红亮;网络课程的概念及特征[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勤;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玉东;国家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钟志勇;国家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与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熊青玲;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标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郑利明;高师化学系课程结构的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雨强;综合理科课程开发及其支持体系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罗新兵;高中数学课程弹性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晓义;筑波大学体育学群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郭潇;体育创新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10 吴广江;循序渐进原则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杰;孔子的课程理论和《学记》所设想的教学进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2 田杰;西方和日本对布鲁纳“知识结构”课程理论的批判[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3期
3 ;布鲁纳的“知识结构”课程理论受到批评[J];中学语文;1983年11期
4 廖哲勋;美国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6期
5 王佩雄;当代西方教育哲学发展情况简介[J];外国教育研究;1984年01期
6 王瑞华;;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第四课)教学参考资料[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4年10期
7 袁锐锷;杜威的课程论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吴杰,乔晓冬;课程论的历史发展所揭示的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02期
9 吴也显,刁培萼;当代学校课程发展的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02期
10 周欣;美国学前开放教育课程介绍[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远;黄桂玉;谢菊芳;;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标准的研究[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兴成;;数字化企业及其成效[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陈海宁;孙芸;;高校课程改革中的精品意识探析[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4 张永年;;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A];国际现代包装及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苏明光;;千锤百炼打造一门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文课程——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研究与发展报告[A];横店·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日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电生理技术》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A];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宋环宁;胡胜利;;新课程 新角色[A];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潘文林;杨柱元;邱宇青;;用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改进C++语言课程教学模式[A];2005全国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日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电生理技术》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A];中国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胡晓洪;赖悦腾;;专业化学开放性实验方式的探索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骞;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驻墨尔本总领馆经商室;中国入世将带来巨大商机[N];国际商报;2000年
3 记者 尹鸿祝 李术峰;世界经济组织人士在“21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上发表演讲[N];人民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罗春华 吴迎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N];人民日报;2000年
5 记者 王柏玲;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N];文汇报;2000年
6 记者 王柏玲;青少年信息素养需迅速提高[N];文汇报;2000年
7 ;理论旅行:对话录[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杨明全;多元课程意义的追寻与重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打破传统 引起兴趣 培养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宋玉长;基于网络的金融服务之战[N];计算机世界;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3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胥英明;后现代体育课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薛国凤;冲突与和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相学;学校如何管理课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明宏;校长课程领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兵;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许丽璇;改革幼师生物教材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蓉;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黄文结;论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潜在课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谢登斌;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津;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屈岩松;欧洲联合电气公司案例[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李辉;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罗尧成;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走向实践的课程艺术——施瓦布“实践”课程模式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467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