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的师生观及其对构建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存在主义的师生观及其对构建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本文对存在主义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师生关系观作了简要论述与分析,并就其对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
【关键词】: 存在主义教育 教师观 学生观 师生关系观 师生观 传统教育 自我生成 雅斯贝尔斯 自我教育 启示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诸因素中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和学生及其相互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的前提。任何教学改革,教学理论的创新以及教学观念的变革,首先是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观的更新,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教师角色如何扮演,以及怎样处理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3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4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眭依凡;大学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6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7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8 张翼星;;试论当今大学的通识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9 盛冰;社会资本对当代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4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10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付八军;蒋梦麟及其教育价值观初探[D];湘潭大学;2001年
4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8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红艳;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孙洪清;知识观的转变与教育理念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学;谈教师的观察力[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2 余长生;黟县举办幼儿教育讲习会[J];安徽教育;1983年12期
3 董树之;体育课前准备与学生生理效应[J];安徽教育;1984年09期
4 崔录 ,王升平;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批判[J];比较教育研究;1984年04期
5 周冠生;;试论人道主义教育观与马列主义教育观的对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6 谈仲奇;;体育教学的场地布局[J];中国学校体育;1984年03期
7 严泽铣;;试谈教导主任的教师观[J];四川教育;1984年12期
8 张伟俊;;杜威的教师观述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9 宋恩荣;;试论杨贤江的教师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5年01期
10 李维鼎;;浅析《学记》的教师观[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莉玲;;试论邓小平的教师观[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2 郭介成;;陶行知的教师观[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3 吴纪饶;黄文英;吴华;;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培养[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姚计海;申继亮;;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主与教学创新观念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玉龙;;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正确树立“五观”[A];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陆燕萍;;让人文关怀洒向每一个孩子——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吴庆山;;新课程——呼唤现代教学设计[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邵毅;;新课标下教师观念的更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茜 记者 唐青林;重塑“两课”新形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中职教育呼唤高水平的师资[N];文汇报;2000年
3 晓雪;家校合作孩子受益[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苏婷;教育孩子的“齐步走”[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教学方法要“脱胎换骨”[N];重庆日报;2002年
6 珠海市博爱幼儿园 王焰;从玩沙活动谈小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由师生关系看日本的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夏纪梅;《当代大学英语》——在语境中学会交际[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孙军;小班化教学:累了教师,乐了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记者 杨占苍;新课改带来七大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志光;民办教育观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朝春;教育观念创新与创造性课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郑蔚萍;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学菊;幼儿园班级规范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灵;杜威教师观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程炳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困境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黎;吉尔曼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马志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喜荣;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英福;日本开放式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存在主义的师生观及其对构建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9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47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