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攻击行为、社会期望及归因方式比较

发布时间:2017-06-29 06:09

  本文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攻击行为、社会期望及归因方式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在社会期望、归因方式和攻击倾向上的发展规律以及不同年级儿童在这3个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和攻击问卷对深圳市宝安区上寮小学四、五、六年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在这3个量表得分,不同性别儿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社会期望=0.670,P归因方式=0.707,P攻击总分=0.806)。但在年级变量上,3个年级的儿童在社会期望量表、归因量表和攻击问卷的得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社会期望=0.000,P归因方式=0.001,P攻击总分=0.003)。结论不同年级儿童的攻击倾向不同,对不认可的恐惧不同;不同年级的儿童在学业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在人际的成功上都归因趋向不同。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咨询中心;
【关键词】攻击倾向 社会期望 归因方式
【分类号】:B844.1;G625.5
【正文快照】: 在儿童的问题行为中,攻击行为一直受到广大学者关注。攻击性行为是指基于敌意、憎恨及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或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包括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1]。有研究表明,攻击行为和儿童的归因有关,并且不同类型的攻击之间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的对他人的不认可的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远超,谭千保;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期望相关性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戴春林;吴明证;杨治良;;个体攻击性结构与自尊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3 冯维,赵海钧;当前儿童交往归因研究的特点[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4 沈鉴清;吴惠娟;陈红卫;;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和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覃玉宇;童年中期儿童的攻击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丽;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单婷婷;;男性犯罪青少年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杨云云;佘翠花;张利萍;;儿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比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何一粟;李洪玉;冯蕾;;中学生攻击性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龙辉;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人际信任及自尊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余娟;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董志明;自尊的结构及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危敏;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单婷婷;男性犯罪青少年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德淼;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妍;基于游戏发生原理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周丽华;游戏情境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敏;四个国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相关性的跨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何朝峰;高中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万晶晶;近十年来国外儿童同伴关系与社会技能研究进展[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4 赵海钧;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及教育培养[J];教育评论;2001年05期

5 丁芳;浅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起源及其发展的一致性和连续性[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丁芳;儿童的观点采择、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王美芳;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与教育[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孙华平,董会芹,任朝霞,程学超;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归因的比较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10 李幼穗,孙红日;价值取向与青少年的合作行为及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海钧;小学4年级儿童的同伴交往归因及归因训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颉瑞;王刚平;裴根祥;杜鹤宇;赵世新;;天水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性别差异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志峰;;对诚信心理的分析与对诚信教育的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京;郭庆科;王楠;;基于多面Rasch模型对两类结构化面试性能的对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林;刁娟;;社会赞许行为与社会不赞许行为的社会认知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吴燕;徐建平;;诚实性测验中社会赞许性效应及其人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臧传丽;谢天;朱训明;王惠萍;;关于高中教师工作和生活压力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陈红花;张力为;;社会期待和任务难度:能否成为调节内隐和外显自尊关系的第三变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纪林芹;赵景欣;张文新;;童年中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及其与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师 袁浩龙;成功焦虑为何缠上青年才子[N];大众卫生报;2006年

2 杨小华;学会缓解心理压力[N];新疆日报(汉);2001年

3 记者 龙瑶 常爱玲;医生教师警察最易“心理枯竭”[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娟;高自尊异质性现象与自尊的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显超;初中男生攻击行为的干预:认知行为取向与认识领悟取向[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萍;中国人尚忍心态的心理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兆娜;初中生班级环境、社会期望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教育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翟成;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自尊特点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慧渊;自尊与防御机制使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莉莉;内隐联想测验在内隐成就动机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侯超;小学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及其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孟红霞;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凤玲;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攻击行为、社会期望及归因方式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6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496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9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