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专业认同研究:主流范式与深化途径
本文关键词: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专业认同研究:主流范式与深化途径
【摘要】:为促成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教育学者已通过多重的理论分析路径来把握、塑造教师的专业认同。但要贴合一线教师的专业生活,仍需处理学术语言与教师专业生活环境及体验之间的距离。而要想实现真正的教师专业化,则还得突破已有的教师专业分析与建构视野,从法律、社会、制度等更为宏大的角度探索教师专业化的前进之路。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专业认同 教师专业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编号2007JJD870230)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严格地说,教师工作还称不上是专业。因为“教师专业”被“家长参与权”、“行政裁量权”束缚得难以自拔,总是显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同时也没有一套保证教师实现专业自主的制度,“家长可以任意批评教师专业、行政权也可以专擅地介入”。[1]不过,从1966年联合国发起倡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2 丁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4 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尹弘飚;操太圣;;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身份认同——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6 顾泠沅,王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2期
7 钟启泉;杨明全;花惠萍;宋时春;;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以江西省临川二中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8期
8 沈之菲;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9 刘云杉;;文化政治工作者:从教师角色到教师认同[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1期
10 石鸥,段发明;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新普;李莉;黄文仁;;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黄路阳;;中国大陆、香港、美国教师专业伦理比较[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王艳红;;高职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王凯;教育叙事:从教育研究方法到教师专业发展方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5 白真;王晓春;王悦;;辽宁省城市初中体育教师科学研究认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马惠平;;让每一位教师做最好的自己——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再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安健;;论高职院校的师德教育[J];才智;2011年21期
8 万文佳;;国际比较中探析我国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9 范启国;邓毅;;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现状分析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徐红;;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初探[J];成功(教育);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妮娅;;校本课程背景中的教师专业成长[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希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素质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李英杰;;东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现状调查[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4 先有利;;谈新课改背景下初职教师的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5 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8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万小娟;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牛菁;校外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寒凝;教师眼中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倪胜林;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艳;关于中学英语教师与外籍教师合作教学的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魏迪;新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叙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庞作娟;浅探小学中年段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辛学伟;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正江;论知识的性质与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郭元祥;课程观的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06期
3 顾泠沅;教学任务的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4 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宇星;;教师职业专业化及其发展对策探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曹树;;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高师教育学公共课改革[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李国霖;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与“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导刊;2003年06期
4 高华;邓银城;;关于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年14期
5 王晖;王庆祥;;基于教师专业化视阈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1年01期
6 殷波;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7 黄梅芳;;基于教师专业化理念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7期
8 卢俊;刘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改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张映姜;梁英;陈美英;;高师数学教师专业化课程的探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洪玲;;直面课程改革问题,提高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军;梁映;;高职空调工程技术应用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吴慧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孟雪征;曹相生;;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5 赵金平;;关于高中阶段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邓晖;郭祥瑞;;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7 贺玲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8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孟黎清;;充分发挥教师在材料力学课程改革中的主动性[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义忠;张克猛;范晓军;;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四川省绵阳民族中学 程晓Z,
本文编号:511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1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