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

发布时间:2017-07-15 06:55

  本文关键词: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言语行为 课堂评价 教师评价 语用特征 学生 实施评价 课堂教学活动 语用意图 综合运用 课堂表现


【摘要】:正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言行,即时实施评价的言语行为。语用学理论认为,"言"本身就是一种"行",只要言出于口,就是一种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言语行为 课堂评价 教师评价 语用特征 学生 实施评价 课堂教学活动 语用意图 综合运用 课堂表现
【分类号】:G424.21
【正文快照】: 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批评或维护权威四类都属于教师评价言语行为,学中根据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言行,即可见教师评价言语行为在教师课堂语言中的重时实施评价的言语行为。语用学理论认为,“言”要地位。本身就是一种“行”,只要言出于口,就是一种在课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范铸;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试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J];修辞学习;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义云;;试论西方修辞学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2 胡范铸;汉语修辞学与语用学整合的需要、困难与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胡范铸;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朱玲;古代讽谏的语用策略和修辞认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胡培安;;呈现与指称:语言中的两种时间表现及其语言学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杜慧敏;浅谈教师语言传播机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周健,彭彩红;中高级汉语教学应突出修辞能力培养[J];汉语学习;2005年03期

8 邓志彪;;人质谈判中的“情感诉求”用语[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9 刘澍心,缪鑫平;教师语言的语用学阐释[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曹荣誉;教学互动:支持因素与实施策略[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范铸;;中国新闻语言研究范式的若干思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雪;对话体语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李秀明;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翁玉莲;报刊新闻评论话语的功能语法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唐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小学师生互动的差异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佳璇;我国新闻语言中字母词的易读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侯慧;对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化的语用探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魏华;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5 史文静;新闻标题功能及其实现的语言策略[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李丽红;课堂生生互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茜;[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吴仁英;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郑燕芳;网络言语行为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季清芬;从修辞角度评析中国英语媒体效果[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范铸;突发危机管理的一个语用学分析——兼论语言学的研究视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光忠;成语的活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2 苏文;;斯金纳[J];外语电化教学;1982年01期

3 徐俐丽;;浅析语言的社会功能与培养规范的语言行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4 戚雨村;;布龙菲尔德的语言理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5 契柯巴瓦;白兆麟;;评索绪尔的语言学说[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6 兰江;;索绪尔语言—言语理论评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7 刘宁生;语境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8 T.霍勒 ,林书武;语言的局限和言语的门槛:索绪尔和梅洛-庞蒂[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3期

9 张键纯;;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10 毛利可信;徐振远;;会话准则[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兰英 黄珊;搞好教育科研 推进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记者 赵正元;把学生满意作为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汤天生;交际社会的深层语言[N];中国邮政报;2001年

4 王耀东;数学:今后怎样教[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北京教育学院 张大锁;公开课 不搞为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陕西师范大学 张迎春 孙婷;应反思评价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何必钻;“第三只眼”看课堂[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袁新文;“以学论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N];光明日报;2002年

9 简方;在语用逻辑里收获思想[N];光明日报;2002年

10 ;小心孩子得精神癌症[N];中国妇女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熊子瑜;自然语句边界的韵律特征及其交际功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刘龙根;意义底蕴的哲学追问——从言语行为意义论到实践意义论[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4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明;Web中文信息智能获取与分类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赵微;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莉娜;从语用学角度看日语请求表达方式[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胡平;赞扬行为中的性别差异[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余国良;语际语用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周霞;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行为生成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潘龙刚;语感、语言意识与语文教学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傅先锋;互联网英文聊天中的“道歉”:对中国二语习得者交际能力的描述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学勤;言语动词在航海英语和普通英语中的量化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8 周岸勤;中国英语课堂言语行为的习得[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9 Xiao Liangrong;[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10 赵翠芳;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42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42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c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