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述论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述论
【摘要】:在我国,农民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近年来随着父母流入城市的儿童日益增多,他们的受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主要从随迁儿童教育问题的缘起、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学者们提出的解决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建议和措施。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 教育 述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高考改革与入学机会公平研究”(08JJD880246) 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的目标。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从性质上看,农民工子女教育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武晓萍;在京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2 孙红玲;浅论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3 李荣华;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实然和应然[J];教学与管理;2004年22期
4 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姚本先,刘世清;论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公平[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8期
6 金万成;;论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路径[J];理论界;2006年04期
7 莫怡文;权利的贫困——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J];台声.新视角;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艳涛;;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2 周佳;“自助安置”与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3 武晓萍;在京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4 刘克忠;刘忠泽;赵彦霞;;国家培育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张人民;由“棚户学校”引发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王金国;试论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宋月萍,谭琳;论我国基础教育的性别公平[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2期
8 江立华;鲁小彬;;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冯绮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6期
10 范国平;邵栀兰;余云丹;;农民工城居子女读书难问题成因探析[J];黑河学刊;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毅杰;梁子浪;;试析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困境[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袁方成;使服务运转起来:基层治理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蔡志海;农民进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朝霞;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2 龙耀;一群特殊孩子的成长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3 杨素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施桂芳;村落搬迁后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现状的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新永;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伟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文晶;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实践[D];河南大学;2003年
8 沈逸;在沪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对闵行区的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许继芳;地方利益对地方执行中央政策的影响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3年
10 赵琦;上海市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娟;;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与思考——来自南陵县的调查报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武晓萍;在京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3 李晓东;;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张利洪;刘洲;;刍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刘正芳;民工潮:起源、效应与对策[J];财经科学;2004年04期
6 秦秋红;;人力资本视角下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财经论丛;2006年06期
7 陆波;;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姚士谋,吴楚材;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一种特殊形式——试论我国的亦工亦农人口[J];地理学报;1982年02期
9 黄杰;金磊;;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实现途径探析[J];广西农学报;2006年03期
10 江立华;鲁小彬;;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莫怡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浅谈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办好教育[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2 叶宁;;班级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1期
3 吉孝敏;;论家庭收入差异对个体教育公平的影响[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耿丽;孙娇;;择校成风——教育资源非均衡的产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10期
5 ;教育开放合作:加速教育资源“请进来”“走出去”[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1年06期
6 张彤;;开放教育资源应成为大学的责任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谈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J];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07期
7 袁书华;;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下逆向选择现象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9期
8 蔡强;;我区现代教育技术推广的三个重点问题[J];西藏科技;2011年05期
9 卫思祺;;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效应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7期
10 朱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适应阻碍因素及对策——以浙江省丽水市城区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艳玲;;构建以效率为主导的学校评价[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许永敏;;试论网络教育资源的协作开发和共享应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泰峰;邹永毅;周通德;;教学与学习环境网络化建设与应用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惠林;;黑龙江省教育资源层次配置的分析与对策[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颂;;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相关原理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陆玲;;浅谈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建设[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文静;辛涛;;学校教育资源对科学素养成绩的影响——一项跨文化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力;;提高校园网教育资源有效性的应用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朱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再分配探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芦新海;;现代远程教育及其技术[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群;盘活教育资源 实现城乡共荣[N];安庆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于洪全;让每个学生享有公共教育资源的机会平等[N];大连日报;2005年
3 记者 徐国平;新余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N];江西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黄跃飞 周伟民 记者 穆旦;教育资源的裂变[N];咸宁日报;2009年
5 解艳华;罗崇敏:用“活性机制”激活教育资源[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通讯员 支小宁 实习生 王武;新城重新布局教育资源[N];西安日报;2009年
7 盘教;盘龙区扩大和整合部分教育资源[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8 吕游 于淑鸿;嫩江县教育资源实现优化组合[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9 记者 张丹丹 杨浪舒 通讯员 曹灿辉;赫山区整合中心城区教育资源[N];益阳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永安;整合城区教育资源[N];开封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OER)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霞;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马燕;基于网格社区的教育资源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个发展主义的研究框架[D];南开大学;2009年
6 郭雅娴;中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张小坡;清代江南公共教育资源筹措配置的历史地理学分析(1644-1911年)[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荆永君;教育资源分布式配送与调度算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利;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及财政政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2 王云华;中外择校问题的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守义;基于聚类的教育资源个性化信息服务[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凌锋;基于语义网的教育资源共享模型[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汪琳;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及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永贤;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月进;庆阳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蔡春燕;开放教育资源模式及运行情况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方伟;基于元数据的教育资源非结构化数据组织管理[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柳杨;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中的教育资源组织与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58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5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