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与利益:教师教育改革的两大制约因素
本文关键词:地位与利益:教师教育改革的两大制约因素
【摘要】:本文对教师教育改革的两大制约因素"地位与利益"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仍处于十字路口的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判断与选择提供点滴参考。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范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社会学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在我国,“教师教育”这一概念最早于90年代前期在学界出现,①本世纪初开始成为政府文件的正式用语。②不论是学界变换概念,还是政府变换用语,都表明着对传统“师范教育”进行反思与改造的期盼和决心。事实上,大致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从民间到官方或者说从官方到民间,都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斌荣;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心理特征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丰子义;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杜家贵;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与受动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赵家祥;为物质生产的决定作用原理辩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张登巧;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6 徐伟;;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吴向东;人民功利主义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陈军科;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徐斌;制度变革与人性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马小茹,马春茹;全球化:建构共生理念的基本依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金瓯;;“用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学解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欧志刚;;以权力利益关系为着力点构建和谐的党内关系[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席酉民;王亚刚;;和谐社会秩序形成机制的系统分析——和谐管理理论的启示和价值[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绍斌;;从物质保障到精神保障——老年保障的新趋势[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增;龙瑞翠;;《荒凉山庄》阶级人物的道德伦理学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席酉民;王亚刚;;和谐社会秩序形成机制的系统分析:和谐管理理论的启示和价值[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樊华强;;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发展的理性思考[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刘贵华;大学学术生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6 倪娜;“世界历史”与全球化问题——当代全球社会发展的矛盾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石泉;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与服务体系的重建[D];复旦大学;2004年
8 伊继东;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向红;我国师范教育模式向混合型发展的可行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福明;河西地区中学教师素质问题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付丽和;论教师教育的教学个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雪凌;科技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河南大学;2003年
5 楚德江;从制度分析的角度透视腐败现象:问题与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6 肖意贞;社会群体主体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爱珠;教师教育一体化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肖愿坚;培养具有科学探究理念教师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龙承建;资阳市雁江区中学教师教育科研效能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董步学;专业自主——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之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辉;教师教育实行“一体化”模式的探讨——兼谈高师院校在不同模式中的发展策略[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一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预告[J];教育学报;2011年03期
2 ;重庆构建职前职后相互贯通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3 ;李岚清同志关于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几点重要批示[J];中小学管理;1996年02期
4 杨剑;邹文蓉;;浅谈教师职业专业化[J];中国市场;2011年32期
5 蔡文伯;王婵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师教育的变迁与发展[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乔元正;;日本教师教育改革新动向——以东京学艺大学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黄兵;雷红英;;论教育电影在师范教育中的功能与效应[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8 蔡敬新;陈诚志;邓峰;;新加坡职前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与评价[J];化学教育;2011年08期
9 叶澜;跨世纪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年02期
10 ;省内动态[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汝信;田贵明;;办好乡村教育 立志乡村改造——来自师范教育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桥沟学校的调查报告[A];97年中陶会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山西现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陆伯生;;张誊和他创办的新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庄明水;;陈宝琛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丁之奇;李铁君;王洪波;;优秀中学教师与高师学生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5 李正心;;光复后期台湾教育与祖国一元化刍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陈崇凯;;西藏现代教育体系的创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何剑明;吴钧;莫容君;;论张謇教育思想体系的西学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一、创办实验学校的背景[A];小村庄大教育——前元庄实验学校改革之路[C];2005年
9 姚建国;;立足国情 放眼未来 尽快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教育制度[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沈雨梧;;郑晓沧与台湾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晋鸣;振兴教育必须重视师范教育[N];光明日报;2003年
2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马敏;依托综合改革实验区创新教师教育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记者余继军;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权威发布)[N];人民日报;2002年
4 ;师范教育的三种模式[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朱嘉耀;师范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动对接[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6 本报记者 范绪锋 时晓玲;师范教育:“工作母机”成就非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郭志明;终结式师范教育的终结[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推进教师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符德新;中小学普及信息课 师范教育如何应对[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陈汉辞;“特岗计划”扩大部委努力打消相关教师顾虑[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君;封闭、开放与综合[D];河北大学;2011年
2 马艳芬;教师教育发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福林;蒙古国教育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丽云;日本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郑红红;人本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黎天宇;廖世承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先军;英国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丹;美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鸿;大学与师范教育的关系——英国个案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谢海燕;终身教育理念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构想与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康满堂;林砺儒教育思想探析(1918-1949)[D];暨南大学;2007年
9 高宇;专业化教师教育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张力之;论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2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7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