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影响儿童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07-26 00:05

  本文关键词:影响儿童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青少年 创造力发展 学校环境


【摘要】:创造力是个体生存和良好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创造力的发展需要优良的环境支持。作为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学校在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以下从教师态度、教学策略、班级气氛、校园活动和学校教育体系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创造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学校教育环境在培养儿童青少年创造力方面的现状及问题,最后对有关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因素研究及我国创造力教育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 创造力发展 学校环境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1引言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1]”。随着对于创造力研究的逐渐深入,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教育和各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创造力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潜质”。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卫平,Philip Adey,申继亮,林崇德;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发展的比较(英文)[J];心理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瞿建芬,葛明贵;中小学创造心理教育的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陈文;中专生语文学习策略的改进[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郑翔;皮亚杰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5 张建平;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及培养模式[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薛予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7 袁爱玲;创造性发展与培养研究新进展[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王炳德;论创造动机的激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9 余文森;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3期

10 李剑;昔日裴斯泰洛齐与当今素质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吕万刚;竞技体操创新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6 蔡鸿明;用于创新设计的人脑模型体系构造及知识生成[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何见得;人才资源开发有效对策基础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9 姚美玲;唐代墓妼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温恒福;教育创新组织的领导与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文玉;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创新素质数学评价系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文利;面向新世纪高校创造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D];河北大学;2000年

3 张军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1年

4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刘伯雅;大学创新教育和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班春虹;数学建模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英;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于波;“拟经验”教学观与“GX”教学原则的整合性实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城;;在英国执教心得[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6期

2 翁泽明;;重视校园游戏活动的心育功能[J];大众心理学;2007年05期

3 喻学林;;论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的“不道德遭遇”及制度育德[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9期

4 安方琪;;课堂德育的思辨与践行[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5 阎冰如;“黄豆行动”应该延伸[J];中小学管理;1995年06期

6 周乐山;何国平;刘丹;;肥胖及超重小学生的自尊水平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5期

7 朴志芳;;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8 张海钟;胡志军;张万里;;甘肃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问卷调研报告[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10期

9 吴文峰;陈世英;卢永彪;;7年级学生应激事件、归因方式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林茂超;;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南方论刊;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雪屏;于素维;苏林雁;;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董奇;林磊;夏勇;刘凤瑜;;7—17岁儿童青少年恐惧心理发展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金红霞;;不同时期青少年儿童心理门诊资料对照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杨育林;魏霞;张明;;儿童青少年性意识发展与性别角色教育探讨报告[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隽;钱铭怡;钟杰;徐凯文;王雨吟;李松尉;邓晶;汪智艳;杨凡;;以学校为基地对四川地震灾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干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晓笳;陈中鸣;;155名10-15岁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的问卷调查分析[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崔延瑜;;一张折纸引发的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边玉芳;;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能力测验的编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韩稳;张景焕;;初中生创造力发展特点[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特点的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吕向群;你不会懂得我伤悲[N];玉溪日报;2010年

2 罗玲玲;让创造力教育点燃创新火苗[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符成忠 赵慧荣;谈开发学生的创造力[N];甘肃日报;2007年

4 记者 陈蜜;加强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干预[N];温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凝;“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启动[N];科技日报;2007年

6 陈f ;高等教育呼唤创造型教师[N];科技日报;2008年

7 李小伟邋王真;高收入家庭小胖墩越来越多[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魏然邋本报记者 赵琳;“限制级”零食霸占了您孩子的餐桌吗?[N];哈尔滨日报;2007年

9 周枚玫;我国青少年零食将分三个食用级别[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李学梅;三成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N];北京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起宏;文化、教育、经济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孔庆胜;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友谊;创造教育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娜;儿童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俊茹;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田云;儿童青少年心算能力的发展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桑建瑜;大学生情绪创造力问卷修订及情绪创造力与人格的关系[D];济南大学;2011年

5 张建涛;高中生情绪创造力、人格特质和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董振华;儿童青少年行为归因与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及两者之间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潘仪;基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程文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郑雪梅;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游会泳;初中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与创造性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光海;大众文化的批判与重构: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73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73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c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