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民族文化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在民族文化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 民族文化课程 开发与实施 应用途径 民族教育 民族地区 教育资源 知识表征 课程实施策略 资源共享
【摘要】: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民族教育的重要依托。但考察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建设工作的现状,发现应用信息技术推送的多为与主流课程相适应的学科课程,民族文化数字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因而重点应从信息技术与民族文化课程知识表征的方式、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效果反馈的获取、资源共享的实现等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民族文化课程开发中的应用途径。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民族文化课程 开发与实施 应用途径 民族教育 民族地区 教育资源 知识表征 课程实施策略 资源共享
【基金】: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重大项目“ICT项目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有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8JWSK27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一级子课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数据库的建立研究”(项目编号:08JZD002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3.07
【正文快照】: 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民族教育的重要依托[。1,2]应用信息技术设计与开发民族文化课程,并参与网络传播,对于民族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信息技术对于民族教育及民族文化的传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迫切性,借助技术及其平台,可以拓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霞;信息技术:做幕后英雄好难[J];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05期
2 ;与“整合”面对面[J];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07期
3 冯文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2006年04期
4 袁振国;信息技术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湖南教育;2000年01期
5 王敏霞;信息技术和外国文学课程整合的尝试[J];师范教育;2003年Z1期
6 孔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困惑和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3年10期
7 王奕标,梁斌;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整合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02期
8 于晓平;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J];中小学电教;2003年06期
9 周佳农;信息技术校本集中培训的实施[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02期
10 刘思裕;谈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广东教育;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伟;;信息技术及其应用[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2 江洪;蓝玉琼;张北雁;;论信息技术对科技强检之作用[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玉国;夏惠芸;;信息技术在农机教育中的应用[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勇;扶名福;;信息技术与设计变革[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邓瑞琴;霍静红;;运用信息技术 参与市场竞争[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王云玲;;下一代网络展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万筱宁;孙新宇;李刚;孙林岩;汪应洛;;信息技术下农业价值网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袁文欣;;试论信息技术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戴国忠;;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10 周清春;宁滨;杨宗凯;马石庄;何国平;苏刚;;信息技术碰撞传统教学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锋 沈祖芸;做时代潮流的引领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姚琳;用信息技术挖掘潜力[N];广西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程亮;信息技术业名企逆市圈人[N];人才市场报;2008年
4 姚明伟 编译;信息技术管理及其重要性(下)[N];中国审计报;2009年
5 张赋兴;提升传统产业 信息技术显身手[N];科学时报;2009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吴玺;物联网掀起信息技术新浪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计红梅;信息技术:支撑与引领“两手”都要硬[N];科学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毛晶慧;经济重启 信息技术助力政府解决社会难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学习;未来20年信息技术活力依旧[N];计算机世界;2009年
10 记者 朱萍 通讯员 李红宝;高二12月份测试信息技术[N];连云港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孝全;国家在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倪义芳;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D];浙江大学;2002年
3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王爱民;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再造工程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钊;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机制及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构架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叶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与模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广群;关于师范专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与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谢伟均;论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的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杭广仓;论信息技术(IT)对选择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4 沈书生;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谢伟卡;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6 谭显东;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7 刘赣洪;信息技术支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凌;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道志;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春剑;论信息技术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作用[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98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9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