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蕴与条件

发布时间:2017-08-07 08:24

  本文关键词:教师的课程创生:意蕴与条件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的课程理解 课程创生 教师即课程 课程实施 课程观 理解课程 学生 课程政策 教学行为 课程决策


【摘要】:本文认为,教师的课程理解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创生课程是与"忠实执行"课程政策相对的一种课程实施模式,是一种实践的课程立场"。教师即课程"是一种基于生命立场、价值关怀、主体视野、过程取向的课程观。教师创生课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权力,促进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但同时,教师的课程创生也存在局限性,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教师的课程理解 课程创生 教师即课程 课程实施 课程观 理解课程 学生 课程政策 教学行为 课程决策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随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人们日益认识到教师课程权力的重要性,认识到“防教师”的课程决策和“忠实执行”的课程实施模式的局限性。作为与课程高度相关的主体,教师怎样理解课程,形成什么样的课程理解,教师究竟如何超越“忠实执行”课程政策的局限性,都是课程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彦,段长江;谈个性化教育与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28期

2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6 陈秀玲,王涛;要素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郑晓齐,张豫;柔性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李文辉;;构建和谐环境: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10 毕超;地理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元;职前与在职幼儿教师课程观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吕国光;教师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传金;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平;模式探究型"的师资培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4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万凡;创新教育观下的中学物理课题研究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红艳;初中生物学课程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运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方安;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2 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年02期

3 赵汀阳;知识,命运和幸福[J];哲学研究;2001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论课程实施的涵义与基本取向[J];全球教育展望;1999年02期

2 张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3 杨骞;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J];辽宁教育;2000年03期

4 柳夕浪;地方课程管理:地位、作用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11期

5 曹娟;明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理念” 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曹娟;论高师课程与教学的整合[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5期

7 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8 常娟;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郭寒英;“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J];湖南教育;2002年21期

10 张勇,郭晓军;大学人文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电大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苏令;学校创新不能成为乌托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支爱玲;教学中建构合作型师生关系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戴吉亮;适应高中新课改的高等师范课程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邵刚;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创生研究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大鹏;新课程条件下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5 左昌美;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勇;大学人文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33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33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2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