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篇际互文性分析对教育研究的借鉴意义:解读身份认同的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7-08-07 16:33

  本文关键词:篇际互文性分析对教育研究的借鉴意义:解读身份认同的新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篇际互文性分析 身份认同 话语秩序


【摘要】:20世纪以来出现的"语言学转向"使得语言研究成为推动社会科学发展与创新的"生力军"。在这一潮流中,篇际互文性分析开辟了身份认同研究的新路径。本文的主要议题包括:第一,篇际互性分析如何在方法论上将语言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第二,如何将篇际互性分析应用于经验研究?本文通过一项具体案例对以上两点加以说明,并进一步展示了这种方法论体系对当代教育研究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篇际互文性分析 身份认同 话语秩序
【分类号】:G40-034
【正文快照】: 一、话语与身份认同“身份认同”(identity)是西方社会科学及文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个体都必然会与他人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并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扮演着某些角色,承载着某些价值期望。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语言学转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世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易红郡;;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马福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后现代视阈[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高尚涛;;试析国际关系研究的实证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11期

5 周蔚华;;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牛静;;雄辩建构事实?——从修辞学视角分析西方新闻报道的传播技巧[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饶明辉;当代西方知识产权理论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2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永芳;文化现代性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毕文胜;科学说明相关性问题及其解答[D];厦门大学;2007年

6 熊毅;多恩及其诗歌的现代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齐欣;品特戏剧中的悲剧精神[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基于后现代语境的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鑫渝;亲密关系的变革与另类表达[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晓飞;“十七年”与“第三代”:当代诗歌写作的两极[D];西南大学;2006年

4 任莉莉;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李成季;论梅洛—庞蒂的知觉理论及其超越性[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顾大伟;评析鲍德里亚[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杨;现代数码版画独特的艺术形态与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瑞;论中国当代油画语言与传统文化意象的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侯文萃;后现代视阈下的教师观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鹏;吴伯箫散文论[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艺;汤雪平;程元元;任友群;;拓展社会想象力: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教育研究——美国AERA2011年会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5期

2 周力人;杨玲芳;;论师生身份关系的自我建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汪明帅;;从“被发展”到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可能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贺菲;瞿卫星;;实践研究的理论阐释遭遇复杂实践后的问题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6期

5 崔春华;;公民意识教育:规划与实施——2010'中国德育论坛暨浦东教育论坛综述[J];中国德育;2011年02期

6 吴民祥;;教师成长状况调查研究——以浙江金华地区617位中师学历背景教师为样本[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7 李茂森;;论课程改革中信任的本体意义及其文化培育[J];教育导刊;2011年07期

8 张青;邓芳丽;;虚拟学习社区的自组织性及形成条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9 孙杰;;论文化资本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启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宏艳;;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与权益保护[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2 吕如意;;公民意识教育方法和途径研究——香港国民教育中心在推广国民教育的实践与分享[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晓楠;农民工子女,七成感到生活幸福[N];人民日报;2007年

2 高靓;回归十年,香港教育变化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亚杰邋刘娟 葛素表;新生代农民工新“望子成龙”:盼子女当博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储朝晖;香港十年之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关慧 整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地位仍未实现[N];人民政协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孙海 张宁;他们距城里娃还有多远?[N];宝鸡日报;2007年

7 吴华;民办教育面临四大问题[N];科学导报;2005年

8 杨眉;双语教学不符合职业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罗旭;香港教育:扬帆破浪正有时[N];光明日报;2007年

10 王尧;贾庆林会见香港学生国民教育“薪火相传系列活动”访京团[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3 熊易寒;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孙来勤;身份认同与身份挣扎[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正荣;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华文健;宁波市东海区音乐教师群体的调查与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魏春艳;新课程视野下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蕾;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志敏;教师评课语言的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娟;课程改革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振平;教师身份的伦理思考[D];河南大学;2009年

9 李娜;美国职前教师身份认同形成的案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冬;同在一片蓝天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35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35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a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