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探析
本文关键词: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探析
【摘要】:生态主义的整体论思想为师生关系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师生关系的生态精神建构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教育的价值诉求。生态师生关系作为对"主体中心论"师生关系的超越,以生态价值为教育价值取向,是体现生态精神诉求的教育交往关系,是师生相互尊重、合作、平等、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共享共生关系,是师生在共同体验的生活世界中建构的生命关系、生活关系与教育关系的统整和谐关系。概略地说,生态师生关系是师生基于交往活动所建构的共享共生的和谐生存方式。
【作者单位】: 皖西学院教育学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
【关键词】: 生态主义 生态师生关系 生态价值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案例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DEA060107) 安徽省教育厅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价值观教育”(项目编号:2009sk2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生态主义是包含生态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生态主义世界观反对现代性的机械论世界观,倡导一种有机整体观,强调整个世界是一个有内在联系、动态发展的有机生命整体,内在关联性是构成一切存在的基本特征。[1]生态主义价值观反对科技理性主导下主体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月朗;行动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3期
2 武云斐;;试析反思型教师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0期
3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董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被压迫者教育学》——试述保罗·费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5 张新平;新世纪国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盛冰;重建制度社会资本:当今西方学校制度改革的新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7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8 曲佳;;情境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李业才;农村教育:问题、对策、取向[J];成人教育;2005年04期
10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早期性和协同性刍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任重;;经济可持续发展:增长、资源与极限问题之争[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雪坚;;平等地享有良好环境——我国代内正义法律原理探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5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全华;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红艳;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丙香;基于问题解决的化学学习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世清;反思与重构:教育交往中的言语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广;学校制度化生活中的德育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建翔;量子教育学:一百年前“量子爆破”的现代回声[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赖纳恩 ,白锡X;评《另一种进步——负责而不是拒绝负责》[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2 张争鸣;关于中国体育的整体反思与超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3 熊家学;;西方绿党概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4 熊家学;;西方绿党概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5 乔亚;“回到伦理学”──变革中的社会与伦理学需要(上)[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10期
6 ;环境:一个神话的终结?[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10期
7 刘立群;试论社会发展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科技导报;1994年03期
8 刘光明;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科学文化背景探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9 龚廷泰,周穗明;理性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04期
10 周穗明;生态社会主义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伯屏;;生态化是人类唯一的出路[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2 张忠民;;绿色壁垒的背后[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3 陈剑澜;;生态主义话语:生态哲学与文学批评[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新夏;;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潘沁;;科技批判思潮的实质及其影响[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牛晓梅;;从“艺术的生态意义”到生态批评的本土之根[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胡元聪;;试论生态法的生态本位[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郑少华;;试论土著民的环境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9 林姚宇;陈国生;;论结合生态的城市设计 概念·价值·方法·成果[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杨晓东;夏权威;;略论绿色民族生活方式[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毅;生态伦理学:一种新的道德启蒙[N];科技日报;2001年
2 王晓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生态智慧[N];社会科学报;2001年
3 王 卉;来自战争的伦理问号[N];科学时报;2003年
4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5 张剑飞;西方现代园林简史[N];中国花卉报;2003年
6 张祺;男女平等更需谁努力?[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诠释民法生态主义[N];中国环境报;2004年
8 成华光;生态文明与否[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邓红辉;生态模式拷问中国财富观[N];南方日报;2004年
10 陈晓明;童话里的后现代与现代[N];文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毅;生态主义视角下的政策分析理论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4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建明;红绿对话[D];苏州大学;2006年
6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7 金纬亘;西方生态主义政治思潮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8 谭晶华;维拉·凯瑟的生态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万希平;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玲;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无害化技术的非商业性转让[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2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斌;现代哲学、美学影响下的西方景观设计解读[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4 秦华茂;美国当代园林的发展历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5 梁莉;生态主义的召唤[D];郑州大学;2003年
6 刘海鸥;西方现代庭园的初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沙未来;中学生物学教育中生态伦理观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波;当代西方景观建筑美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刘明皓;法治生态化的历史逻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毛洪建;技术批判的批判[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35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3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