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贫困大学生 心理资本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水平 维度 分析结果 坚韧性
【摘要】: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97名贫困大学生和343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通过与对照组非贫困大学生的对比,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及各个维度均显著较低,且其中的自信维度女生又显著低于男生。2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自信、希望、坚韧性和乐观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正向预测作用。3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各子维度与非贫困大学生存在差异,自信维度上还存在着性别差异,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积极应对方式在其中发挥着中介变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广西工学院社科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资本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水平 维度 分析结果 坚韧性
【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经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6BSH006) 湖北省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着多重压力,贫因大学生处理不当有可能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和封闭的状态,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学家在20世纪末期的研究中发现,某些积极的心理要素有助于心理疾患的预防和消除[1]。心理资本作为个体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孝富;生产型企业员工积极组织行为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2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效度再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3 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4 段佳丽,车宏生,吕若然;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4年04期
5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6 王小新;河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庆木 ,毕明福;穷大学生的艰难成才路[J];青年探索;1995年04期
2 孙义;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调适[J];当代青年研究;1996年06期
3 张超,,应星;高校中的第三世界[J];北京成人教育;1996年09期
4 江凌 ,赵薇 ,岫森 ,增林 ,宏文;我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民大’96新生面面观[J];中国民族;1996年10期
5 王君;双休日:校园打工族掠影[J];人才开发;1996年03期
6 邱炜煌;人生“必修课”[J];人才开发;1996年08期
7 吕明昭,曹锋;招生并轨与扶助特困学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8 居吟;蔡明等回族艺术家资助7名回族特困大学生[J];回族研究;1997年01期
9 刘宇琴,赵小和;高校贫困生解困工作的思路[J];江苏高教;1997年04期
10 李松!湖北;武汉地区高校贫困生调查[J];社会;199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端报纸 深度摄影[A];建立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第六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3年
2 吴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分析及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3 石丽霞;吴亚楠;张伟;;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其他[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汪全尧;;慈善行为的经济研究[A];慈善事业与社会进步——宝鸡市“慈善事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集[C];2004年
6 陈浩;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中银行利益的保障方式-是风险补偿还是担保?[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7 杜志丽;;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方法[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李静;粱宝勇;;高校贫困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毕长城;;“阳光早餐”的社会价值[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齐中;涓涓细流汇天水 科技之光铸人才[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北京生命源科技有限公司;关于设立科技之光国家助学贷款担保基金倡议书[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记者 席淑君;不让一名孩子辍学[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记者 陈宗立、马振华;甘肃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特困生[N];光明日报;2000年
5 记者 黄妙英;“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区正式启动[N];广西日报;2000年
6 谢秋萍 郭海深;国家助学贷款为何叫好不叫座[N];湖南经济报;2000年
7 记者 杨爽;我国金融机构助学贷款增长迅速[N];金融时报;2000年
8 记者 张帆;云南高校2万余名贫困生无一辍学[N];人民日报;2000年
9 杨雪梅;学费看涨 学子作难[N];市场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孙巡;一些贫寒大学生为何冷落助学贷款[N];新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力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泽娟;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邰永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史玉军;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谭文丽;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年珊;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防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车凤岚;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张晓丹;贫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36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3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