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途径:集中寄宿制
本文关键词: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途径:集中寄宿制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特殊产物。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意义重大。而寄宿制学校是目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对最优方式和最现实途径。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状况 寄宿制 原因 现实性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多为进城务工),而其仍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全国妇联在2008年2月27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爱芬;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昌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陆波;;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刘颖;浅论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的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4 范先佐;;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公平与制度保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思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秀清;曾菁;;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2 杨东平;王旗;;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3 张勇;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邹玉龙;;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1期
5 王智超;;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制度性障碍与建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籍峰涛;;农民工子女初中后续教育政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0期
7 王永海;;浅析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3期
8 刘茂玲;贺年玉;邹宇华;;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9 姜敏杰;;教育公平及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和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2012年21期
10 张真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简析[J];法制与社会;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芳;;对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杨红霞;;为低收入群体服务:发展中国家私立教育一瞥[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宏观背景研究——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冯帮;;经济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陈小华;城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博弈的利益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长虹;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TPH2、5-HTTLPR及MAOA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发友;新闻文本显性状态及其潜在张力[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申自力;自尊情感模型假设的检验[D];中南大学;2009年
9 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个发展主义的研究框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蒋园园;复杂理论视阈下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静鑫;4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教养方式对其8岁问题行为的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广广;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姜丽娟;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颜芹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晓芳;男性青少年犯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邢燕燕;父母教养对初中生嫉妒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栾美薇;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现状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侯爱民;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因素及家庭教育的策略[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汤正康,王志海;对农村社区教育的若干思考——兼议乡村教师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J];成人教育;2001年Z1期
4 蔡玉敏;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少年的社区教育问题[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4期
5 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孙新;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学校与家庭教育因素的对比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年12期
7 胡云生;飘飞的蒲公英也该有春天——农民工子女教育透视[J];江西教育;2004年12期
8 杨文娟;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浅谈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活动平等[J];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Z2期
9 苏明;国民经济转型时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49期
10 付玉萍;民工潮引发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设之我见[J];经济师;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斌;;爱的教育——浅谈导师制在留守学生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06年12期
2 张敏;;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缺失成因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3 郑再良;王哲;;皖西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蒋笃运;;以科学发展观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7期
5 王潇;;留守儿童典型学习案例分析[J];华中人文论丛;2010年02期
6 陈慧英;;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1年10期
7 廖凝;;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周兴国;林芳;;爱的缺失与补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象学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9 姚霖;;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实施及对策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10 胡枫;李善同;;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基于5城市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敏;山西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刘永生;宿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4年
3 王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勾立贤;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探究[D];河北大学;2013年
5 项玉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62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6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