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构建
本文关键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构建
【摘要】:教学相长思想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学校教育的产生、发展和人们对师生关系的不断认识而产生和不断演进的。"教学相长",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为基础,同时对学生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的和谐的民主型师生关系。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日益重要。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学相长 教与学 师生关系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影响,却容易忽视教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取得灵感。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相长”的程度和结果受到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生;相互理解与师生关系的新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2 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刘中猛;叶泽滨;;城乡交流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5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任双利;;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王君芳;;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林凤;;浅谈高职酒店旅游类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云国强;吕品;;从娱乐的文化起源、本质解析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郑金洲;;教育起源研究十七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向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环;;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徐晓艳;;我和我的学生们——现代师生关系之我见[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11期
3 张小艳;;素质教育的当然要素——谈理想的师生关系[J];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4 陈永宁;;职业学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尤为重要[J];中等职业教育;2006年20期
5 曹有光;;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因素及解决对策[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沈萍;;着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年05期
7 李伟平;罗晖;;新时代环境下大学师生关系研究[J];科技广场;2007年12期
8 曹庆敏;;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2期
9 李瑞敏;;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探析[J];职业时空;2010年05期
10 谭小芍;;新时期职业院校特色师生关系的构建[J];职业时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媛媛;樊晶;;试述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王朝冰;;浅谈“小班化教育”环境下数学的教与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4 张颖;;用赏识托起学生飞翔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何彩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孙玉民;;“交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张秀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9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红安四中 耿协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N];黄冈日报;2010年
2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3 九江县一中 谢翔;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N];九江日报;2009年
4 双滦区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校长 李振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N];承德日报;2009年
5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西校区初中部 刘富强 国树锋;素质教育中要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N];学知报;2010年
6 黄山中心小学 杨进;老师,朋友[N];徐州日报;2008年
7 南华县职业高级中学 李秀萍;浅谈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8 姚娜;转差教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N];锦州日报;2010年
9 徐平 辽宁大学副校长;从教学入手重建大学师生“从游”关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骞;数学教学耦动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Anyaegbu Ruphina.U.;论严肃游戏在尼日利亚小学非母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志红;中学外语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及其积极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桂月;《英语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淑侠;网络环境下新型师生关系探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任华;声乐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0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80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