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16 17:26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量表 人格特征 家庭特征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抑郁症状 家庭环境因素 安徽省 检出率 心理症状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状况,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和人格特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属高校一~四年级4641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分别对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及家庭环境进行评定。结果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1.2%。人格中具有敌意倾向、性格内向及情绪不稳定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中不积极参与社交及娱乐活动、家庭关系疏远、矛盾性高以及女生、低年级、来源于农村和学习成绩差均与抑郁症状相关,其中情绪不稳定与抑郁症状关系最为密切。结论安徽省大学生抑郁心理症状检出率较高,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人格特征有利于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与妇幼卫生系;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关键词】抑郁量表 人格特征 家庭特征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抑郁症状 家庭环境因素 安徽省 检出率 心理症状
【基金】: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9J10118)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重要内涵。大学生面临环境适应、学习及择业等诸多心理困扰。有关研究表明,抑郁心理是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感[1]。抑郁不但与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相关联,而且是大学生休学、退学及自杀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4]。本研究旨在了解安徽省大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柏,徐勇;山西省4所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3期

2 张洪波,陶芳标,曾广玉,曹秀菁,许韶君,余霞玲;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6期

3 张洪波,张蕊,陶芳标,曾广玉;大学生吸烟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校医;2000年02期

4 唐记华,王高华,王晓萍,白雪光,翁深宏,刘忠纯;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自杀观念相关因素剖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8期

5 杜保国,李玉玺,杜小对;10~12岁儿童性格及抑郁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娜;抑郁症的心理治疗[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年04期

2 许玲,陶芳标,李光友;超重、肥胖中专女生情绪症状和自我意识评定[J];疾病控制杂志;2004年06期

3 宋广文 ,詹发尚;高三学生认知方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4 张莉;;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特征和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2期

5 张志华;王强;杨林胜;郝加虎;黄芬;程慧;叶冬青;;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3期

6 吴泽俊;张洪波;许娟;王君;王坚杰;;女大学生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3期

7 庄勋;朱湘竹;周逸萍;兰绍颖;荀鹏程;姜声扬;;南通市高中生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5期

8 魏栩;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危害及控烟对策[J];中国校医;2005年05期

9 朱慧全;刘宝林;;1873名城乡中小学生青春早期抑郁情绪调查[J];中国校医;2006年02期

10 索红霞;;大学毕业生焦虑倾向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翁黄念慈;抑郁舒抗抑郁作用和相关功效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锦彬;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尧菊;大学生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个性特征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九君;高三学生抑郁与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郭莺;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熊莉;童年中期受欺负、抑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丽丽;大学生社会问题解决与自杀风险预测[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淑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任志洪;核心自我评价、班级环境对中学生抑郁影响的多层线性模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新力;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韶君,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2 王玲,路仕容;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水平和自杀意念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3 杨世昌,张亚林,郭果毅,黄国平;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探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01期

4 戴梅竞,周达生,王蓓;学生心理障碍测试分析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J];中国校医;1999年03期

5 张静,徐顺生,罗小年,黄永兰,王高华,石淑华;医科大学五年级学生心理状况的初步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0年03期

6 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许韶君,郑迎军,夏俊瑞;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9年03期

7 李献云!100096,杨荣山,张迟,卞清涛,及惠郁!100096,王玉萍,郑玉新,何凤生,费立鹏!100096;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8 高宏生,曲成毅,苗茂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9期

9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3期

10 肖水源,杨洪,董群惠,杨德森;自杀态度问卷的编制及信度与效度研究 (自杀系列研究之一)[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新新;开发智力,致志成才[J];人口学刊;1982年01期

2 赵中天;人格因素与智力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3 辜胜阻 ,李珍;试论独生子女的社会化[J];社会;1983年05期

4 冯哲;自我调解[J];中国健康月刊;1984年04期

5 戴忠恒;;测量的基本理论[J];上海教育科研;1984年01期

6 杨燕宾;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7 瑞莉;;儿童内向倾向人格特征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85年06期

8 许金声;;人格三因素论——一种关于健康人格问题的理论设想[J];学习与探索;1985年04期

9 郑晓明;;对八十六名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心理品质的初步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10 自在;;关于求异思维与学习成绩、性别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的测验报告[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双喜;庞新光;吴建国;;招飞心理选拔测评系统研究综述[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罗宗强;;自然范型:李白的人格特征[A];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3 乐瑜文;王栋;;天津市护士人格特征调查[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郭庆科;;心理控制源与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肖海霞;;律师人格特征与个人偏好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郑爱民;潘熹春;;男女医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杨利国;;心理治疗在临床的作用浅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8 潘芳;张红静;丁守銮;;100名本、专科医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9 陈少贞;方莹莹;江波;吴永毅;钱采韵;韩杰;吴琪;;阿尔采末氏病的记忆功能分析及其对功能独立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10 林驰;;论病理性谎言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驰;北大推出人才素质测评系统[N];中国企业报;2000年

2 袁新文;师德是教师的灵魂[N];光明日报;2000年

3 沃建中;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N];光明日报;2000年

4 黄训美(作者系福建行政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德育教研室主任);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N];光明日报;2000年

5 记者 李德元;情志致病学说中西医有一致性[N];健康报;2000年

6 李洪;电子商务与网民素质[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7 美妮亚;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N];科学时报;2000年

8 杨利昆;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N];山东科技报;2000年

9 北京安定医院教授 蔡焯基;丧失感 威胁感 不安全感——致病[N];北京日报;2001年

10 刘爱吉 许兴荣;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吕梅;针刺结合SSRI_s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9 曲淼;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星;民警人格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莉娟;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瘳玲;中西药合用治疗更年期妇女情感障碍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陈卫银;中药复方与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沈鑫华;广泛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学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朱海燕;毒品犯的人格结构与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韦晓;汉语“人格”与“性格”的内隐概念及其心理结构的本土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范丽恒;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9 罗正学;陆军学院学员军事职业资格人格特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10 王学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684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84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a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