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合作型教师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9:25
本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合作型教师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合作 教师文化 合作型教师文化 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日益深入,与之相关的教师文化研究也受到世界各国教育家的关注,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哈格里夫斯对教师文化形式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我国,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与深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成为应对各种挑战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主要在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探讨合作型教师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中小学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对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现状梳理和原因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合作型教师文化建构策略。全文具体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核心概念界定。基于对教师专业发展、合作、教师文化的重新解读与界定,阐述了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同时阐明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教师专业发展与合作型教师文化之间的关系。二者在动态上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互相提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生成,另一方面,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巩固和深化。 第四部分,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理论基础。以教师教育学、教师文化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哲学等学科作为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尝试探讨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理论基础与多维分析视角。 第五部分,我国中小学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选取550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20位中小学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总结出中小学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六部分,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建构策略。基于对中小学合作型教师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原因分析,从校长、教师、学校制度三个方面讨论了建构中小学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实践策略。从校长方面而言,要建立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共同愿景,要加强教师的合作意识,要为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从教师方面而言,在观念领域上,教师要提升现有的合作意识;在实践领域上,要建立教师合作的组织和形式。从学校制度方面而言,要建立健全教师合作制度,转变教师的评价方式。 第七部分,结语。主要回顾了本文对合作型教师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合作 教师文化 合作型教师文化 教师专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5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绪论11-18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11-12
- (一) 研究合作型教师文化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11
- (二) 研究合作型教师文化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1-12
- (三) 我国对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实践探索需要理论提升和指导12
- 二、研究问题的意义12-13
- (一) 理论意义12
- (二) 实践意义12-13
- 三、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13-17
- (一) 关于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研究13-15
- (二)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15-16
- (三) 关于合作型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研究16-17
- 四、研究方法17-18
- (一) 文献法17
- (二) 问卷调查法17
- (三) 访谈调查法17-18
-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18-25
- 一、教师专业发展18
- 二、合作18-19
- 三、教师文化19-20
- 四、合作型教师文化20-22
- 五、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2-25
- (一) 合作并不意味着消除竞争22-23
- (二) 合作型教师文化是人为合作与自然合作相互协调的统一体23-24
- (三) 合作型教师文化与个人教师文化并不冲突24-25
- 第二章 教师专业发展与合作型教师文化之间的关系25-32
- 一、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生成25-27
- (一) 从教师的专业精神方面讲,教师要具有合作精神25-26
- (二) 从教师的专业信念方面讲,教师要具有合作观念26
- (三) 从教师的专业知能方面讲,教师要具有交往合作能力26-27
- (四) 从教师的专业心境方面讲,教师需要合作的群体氛围27
- 二、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巩固与深化27-32
- (一) 激发教师的专业精神27-28
- (二) 稳固教师的专业信念28
- (三) 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28-29
- (四)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29-30
- (五) 形成教师的专业心境30-32
- 第三章 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理论基础32-39
-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取向理论32-33
- (一) 理智取向32
- (二) 实践反思取向32
- (三) 生态取向32-33
- 二、教师文化的分类理论33-35
- (一) 个人主义教师文化34
- (二) 派别主义教师文化34
- (三) 人为合作的教师文化34
- (四) 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34-35
- 三、社会互赖理论35-36
- 四、哲学上的交往理论36-39
- (一) 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36-37
- (二)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37-39
- 第四章 我国中小学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现状调查与分析39-53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39-41
-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说明39
- (二)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39-41
-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41-47
- (一) 教师合作意愿的调查情况41-42
- (二) 教师合作技能的调查情况42-43
- (三) 教师合作行为的调查情况43-45
- (四) 教师合作保证的调查情况45-47
- 三、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现状梳理47-48
- (一) 现有的合作型教师文化取得的成绩47
- (二) 现有的合作型教师文化存在的问题47-48
-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8-53
- (一) 文化原因48-49
- (二) 学校原因49-53
- 第五章 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建构策略53-64
- 一、发挥中小学校长的引领作用是前提53-55
- (一) 建立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共同愿景53-54
- (二) 加强教师的合作意识54
- (三) 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54-55
- 二、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体作用是关键55-61
- (一) 观念领域,提升教师合作意识56
- (二) 实践领域,构建教师合作组织和合作形式56-61
- 三、建立健全教师合作制度,转变教师评价方式是保障61-64
- (一) 建立健全教师合作制度61-62
- (二) 转变教师评价方式62-64
- 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69-75
- 后记7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阳;论专业发展视域下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靖;教师文化生态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莉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4 杨翠;PLC视域下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彭培根;我国城市高中教师从业动力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杨昌富;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文化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斐;学校变革情境下的教师合作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李倩;提升教师合作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林洁;高中教师合作的调查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0 杨小敏;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5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8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