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所Jim Slotta教授访谈
本文关键词: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所Jim Slotta教授访谈
【摘要】:从甲骨文、竹简到泥字、雕版印刷再到影视教学和当下的互联网学习,无疑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甚至文化传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学习者数量、学习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习的认识与理解等等,均与技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时无刻、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开展学习活动的技术情境,我们的课程、课堂和学校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所以对于技术支持的教与学的探讨在目前乃至今后的一段时间都显得尤为重要。JimSlotta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UT)安大略教育研究所(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in Education,OISE)教授、认知科学家。他于2006年获得"加拿大教育与技术领域研究席位",并于同年获得"全球教育技术奖"。Slotta教授当前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何实现技术增强学习环境中"智能课堂(Smart Classrooms)"的新模型。他采用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如对等网络(P2P Networks)、多用户虚拟环境、探究软件和手机系统等,为复杂的课程结构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模式提供支持。为了向教育者提供开放的资源和内容材料,以Slotta教授为首发起和组织了一个由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国际团体,其目标是为虚拟学习环境的开源程序设计通用的技术框架、交换工具和材料。Slotta教授发表的作品涵盖范围很广,包括技术支持教与学环境下的机会、模式、技术、挑战和局限等。在Jim Slotta教授2008年10月对华南师大进行二次访问之际,我们就技术支持教与学的话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关键词】: 技术 虚拟学习环境 WISE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学习社区的构建及其教学应用模式研究”(课题编号:DCA080147)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协作知识建构社区形成的方法、策略与途径研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重点研究项目“网络协作知识建构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07SJZ003)的支持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访谈者:您好,Jim!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不过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他们可能听说过WISE,但对您本人可能比较陌生。能否向中国读者朋友们介绍一下您的个人学术生涯?您认为自己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哪些?Jim:好的。我是Jim Slotta,在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学领域已经从事了十多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兴;王朋娇;;简论分布式虚拟学习环境特征[J];中小学电教;2010年05期
2 韦宁彬;;对在虚拟学习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6期
3 王艳萍;;协作式网络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J];软件导刊;2006年14期
4 陶明华;王斌;;沉浸理论在虚拟学习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17期
5 曹娟;潘来齐;;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虚拟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6 张自慧;江敬尧;仲兆满;;用Moodle构建虚拟学习环境的探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王钱永;赵一鸣;;虚拟学习环境中的人物情感计算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01期
8 叶甜;;基于本体的E-learning虚拟学习环境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0年21期
9 张立新;张丽霞;;虚拟学习环境的生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10 张军英;;基于体验学习的虚拟学习环境创设[J];软件导刊;2006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科技馆中的教育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刘亚军;刘延军;马志明;李涛;;谈报业集团发行业务系统的技术支撑[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09年
3 王永作;;WTO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支撑基本理论与运行措施[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单丽君;胡兴昌;;多层次教学对初中科学课程有效性教学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彬;付东升;;杜亚泉科学教育实践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L.皮尔斯·威廉姆斯;刘娜;;法拉第所受的科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寇小满;;高中阶段科学教育三种教育形式下学生学习任务胜任情况的比较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黄樱;;利用各种环境资源,,整合科学教育[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9 许琼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刘箴;;虚拟现实在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索[A];全国首届数字(虚拟)科技馆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续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王德慧;农业节能减排:从技术支撑入手[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2 王彦;做好技术支撑是信息产业的责任[N];中国电子报;2005年
3 刘春亮;滁州 多举措强化药品监管技术支撑[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浏;标准是企业创新的技术支撑[N];成都日报;2009年
5 记者 柯颂 林燕英 黎旭升 通讯员 黄奋敏;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N];中山日报;2007年
6 北京大学微电子所 吉利久;IP为SOC提供技术支撑[N];中国电子报;2001年
7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坚持人水和谐规划设计理念 为水利事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N];中国水利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牟秀源;为安全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9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引领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发展[N];科技日报;2010年
10 于海超;承德县质监局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N];承德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金钺;虚拟学习环境下基于情感计算流程的Agent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黄都;关于复杂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Anyaegbu Ruphina.U.;论严肃游戏在尼日利亚小学非母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沈金生;中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论[D];四川大学;2007年
7 金京泽;韩国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武荷岚;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学与教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陆军;中国学习者英语型式构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严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利娥;协同式虚拟学习环境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玉辉;面向人文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菊;促进虚拟学习环境生态化的“学习领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白U
本文编号:686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8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