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17 11:32

  本文关键词: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 德育 受教育者 道德判断能力 现实意义 道德行为 道德认知理论 道德判断力 道德发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其在德育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与历史地位进行了分析与肯定。提出了如何将道德认知理论与我国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性思考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力求对我国德育的研究与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学院马列部;
【关键词】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 德育 受教育者 道德判断能力 现实意义 道德行为 道德认知理论 道德判断力 道德发展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根据其道德心理发展理论提出并建立的。科尔伯格将心理学的研究与哲学观点联系起来,整个研究过程遵循着“心理学理论—教育实践—哲学反思”的逻辑顺序,建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俊,陈进华;关爱受教育者:柯尔柏格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J];道德与文明;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瑞婷;科尔伯格理论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康丽颖;;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蕴——布迪厄实践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3 周作宇;道德教育:理论及其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4 刘凯,田永磊;学校体育实施情感教育刍议[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5 伍安春;尕峰;;国外大学生课外活动对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杨志君;关于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刘明琼;切实加强理工科院校人文学科的教育[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刘明琼;情感教育与英语教学[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唐爱民;终身德育:一种教育哲学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10 章莲华;;高校体验式道德教育对教师的要求[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立荣;;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小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培养绿色文明行为的行动研究[A];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深入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覃雪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促成学生自主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其华;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琼;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D];河南大学;2008年

2 巴桥香;“三江源”民族实验班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高山;中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文结;论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潜在课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6 李战海;耗散结构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道德情感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朱亚;论出版经营活动中的信用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金中;在高中物理教育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相振银;班级“公正团体”道德教育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藤田昌士;凌娟;;英美德育理论的动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2年02期

2 J.索尔蒂斯,闵家胤;论教育哲学的前景[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3期

3 J.珀他 ,J.施维勒 ,戴侃;美国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4期

4 胡育;;道德价值的发展及测量[J];上海教育科研;1984年03期

5 M.兰迪 ,W.麦克威廉斯 ,子华;不文明文化中的文明教育[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10期

6 肖晓滢 ,王耘;美国《儿童发展》杂志四篇文章提要[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年02期

7 萨默斯;向亮;;美国道德教育的改革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5年04期

8 章志光;国外教育心理学家是怎样结合教改开展研究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9 ;教育文摘[J];宁夏教育;1986年02期

10 卢桑·古尔斯·赛 ,谢书林;提倡进化研究重建公众教育体系的社会的和哲学的含义[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小英;郑日昌;;小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杨韶刚;;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郑日昌;李文姝;刘视湘;;中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守晨;;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5 万增奎;;西方心理学道德同一性的研究与启示[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叶萌;;走进学生的心灵谓之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杉;“The Educated Person”or“The Educated Male”?[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王孔平;门里更有野蛮人[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林淼;必须从道德哲学上寻求答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肖莹莹;欧洲欢迎美私人股权投资[N];经济参考报;2005年

5 王云 ;私人股权公司热衷“联合围猎”[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王龙云;美私人股权公司在德国遭遇“妖魔化”[N];经济参考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云;欧洲启动新一轮跨国并购潮[N];经济参考报;2005年

8 黄力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童星(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那塔利亚·穆祖妮克(俄罗斯西北行政学院国际项目与地区合作部主任) 胡贝特·海内特(德国达姆施达特理工大学教授、历史学与社会学系主任) 徐中振(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俞厚未(上海市社联科研处) 马提那沃(俄罗斯西北行政学院) 李琪(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陈章亮(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凯茜·丹顿(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凯瑟琳·亨特 苏珊·汤姆森(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犯罪学教授) 丹·德宁(美国乔治亚大学);和谐社会论坛[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张前中;从科尔伯格德育思想看学习雷锋活动[N];驻马店日报;2006年

10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刘次林;“三维”德目教育“解冻”智慧与情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冬;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发展及其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海涛;科尔伯格道德观初探及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纯红;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威;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5 姚莉;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反思和重构——新科尔伯格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罗永莉;职业中专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魏 静;高中生道德类型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红;从“新苏格拉底法”到“新柏拉图法”[D];武汉大学;2005年

9 龚世星;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创新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蒋福明;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8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88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b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