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感情及其培育
发布时间:2017-08-19 09:25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感情及其培育
【摘要】: 感情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特殊成分,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教育作用和学生需要的认识深化,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逐渐由过去的“知识型”、“智能型”向“个性全面发展型”方向发展,但教育实践表明,仅从智能角度入手,其挖掘的潜力也将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充分发掘学生的智力,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又有着历史渊源的教育感情思想便合乎逻辑地应运而生了。由于种种原因,感情在教育中的作用未被深入的挖掘,并且很多学者对于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始终抱有困惑。满怀好奇心和信心,笔者将从其独特的性质、结构、功能和如何培育这几个方面对教育感情作逐步的探讨。 教育感情是在教育中存在的感情,它主要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情绪和情感表现出来的。它具有博尔诺夫(Bollnow,O.F.)所说的“教育氛围”的意义,既指教育主体对特定对象的兴趣、好感和关心,并因此而投入到其中,体验它可能带来的感动;也指这个对象对于教育主体有着某种重要性,能够给教育主体带来冲动、兴奋和激动的情感体验。它还具有范梅南(van Manen,M.)的“信任的同情心”的意义,它们都充分体现了教育感情的本质。教育感情具有可调节性、社会性和需要理性的参与等特点。事实上,教育感情是复杂的、甚至是不能直接加以描述的。 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育内容所进行的多边活动。教师的感情世界、学生的感情世界、教育内容的感情世界是教育感情的基本构成,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源点,无论在师生感情的调控和教育行为的引导上,教师都起着主导作用,在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的调节下,教育感情无疑会较为充分地发挥其功能。这些功能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动力功能,即教育感情可以引导师生积极的教育行为并增强师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是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调节师生的认知和道德意志行为推动实现教育行为的完整性;三是和谐功能,即身心和谐与关系和谐。 感情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但教育感情却不是天生的,所以教育关注感情却不能单纯依靠感情,而是要理性地去研究师生的感情,发挥其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培育师生积极、健康的感情,这需要在四个主要方面着力,它们是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创建安全的感情氛围、施展个人的人格魅力以及灵活调控师生的感情。而在这所有方面中,教师无疑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其实师生之间应是积极的感情互馈,教师要以自己的感情去影响学生的感情,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的感情对教师没有影响,在学生方面,也许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胆量将自己对教师的感情表达出来,让感情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信赖的情感场。
【关键词】:教育感情 感情 情感 培育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论10-20
- 一、问题的提出10-17
- (一) 关于教育感情的概念界定上的一些问题12-13
- (二) 已有的关于教育感情的说法13-15
- (三) 教育感情的特点15-16
- (四) 教育感情的结构16
- (五) 教育感情的功能16-17
- (六) 教育感情的培育17
- 二、研究的内容17-18
- 三、研究的方法18
- 四、本文的结构18-20
- 第一章 教育感情的独特性质20-29
- 一、感情的教育学理解20-25
- (一) 感情20-22
- (二) 教育感情22-23
- (三) 教育感情的本质23-25
- 二、教育感情的特点25-29
- (一) 可调节性25-26
- (二) 社会性26-27
- (三) 需要理性的参与27-29
- 第二章 教育感情的结构29-37
- 一、教师的感情世界29-31
- (一)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感情主导29-30
- (二)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感情调节30-31
- 二、学生的感情世界31-34
- (一)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感情生成32-33
- (二)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感情调节33-34
- 三、教育内容的感情世界34-37
- (一) 教育内容折射的师生感情34-35
- (二) 教育内容对师生的吸引力35-37
- 第三章 教育感情的功能37-45
- 一、教育感情的动力功能37-40
- (一) 教育感情对教育行为的导向功能37-38
- (二) 教育感情对教育活动的助力功能38-40
- 二、教育感情的调节功能40-42
- (一) 教育感情对认知的调节40-41
- (二) 教育感情对行为的调节41-42
- 三、教育感情的和谐功能42-45
- (一) 身心和谐功能43
- (二) 关系和谐功能43-45
- 第四章 教育感情的培育45-56
- 一、教育感情培育的可能性45-47
- (一) 教育活动的内在生成45-46
- (二) 师生感情的可变性46-47
- (三) 教育内容的可感染性47
- 二、教育感情的培育策略47-56
- (一) 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48-49
- (二) 创建安全的感情氛围49-51
- (三) 施展个人的人格魅力51-53
- (四) 灵活调控师生的感情53-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62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鑫;教师感情修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淑慧;论非语言符号视角下的中小学情感教育[D];河南大学;2010年
2 王伟;教育情感策略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99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9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