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实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17:29

  本文关键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实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 城乡 教师交流 政策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公平正义”,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义务教育“两基”目标的实现,人们对义务教育的需求由量的普及到质的提高,而义务教育的质量主要由师资力量决定。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多的体现在师资力量的差距,如何均衡师资、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实现教育公平这一战略目标的重点。 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师资差距过大的问题,本文以宏观的教育法规为指导,以教师流动的合理性和优势为基础,以教师的定期交流为手段,试着为完善教师交流政策提出一些建议;目的是通过人才流动,带动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普及、提升教师素质,使薄弱学校的学生享有均等的教育发展机会。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整理和分析文献综述确定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首先界定了交流的内涵,然后通过分析政府职能和当前政治环境阐述了实施教师交流政策的意义。第三部分回顾了我国教师交流政策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通过这些问题反思其出现的原因。第四部分放眼海外,对美国和日本的有关教师交流政策进行简单介绍,并汲取有益的启示。第五部分提出在执行层面上完善教师交流政策的几点建议。第六部分作为文章总结,分析了政策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通过政策研究,理顺教师交流政策体系各因子的关系,提出在现有的国情下实施教师交流政策的通用措施,为进一步政策研究和实践提供基础性的参考。
【关键词】:义务教育 城乡 教师交流 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文献综述10-14
  • 1.2.1 关于义务教育政策的研究11
  • 1.2.2 关于城乡教师交流的研究11-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1.3.1 文献研究法15
  • 1.3.2 比较分析法15
  • 1.3.3 系统分析法15
  • 1.4 创新点15-16
  • 第2章 我国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的概念和实施的必要性16-22
  • 2.1 相关概念16-17
  • 2.1.1 交流的概念16
  • 2.1.2 政策的概念16-17
  • 2.1.3 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的概念17
  • 2.2 政府实施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的必要性17-22
  • 2.2.1 政府实现其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17-19
  • 2.2.2 政府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的需要19-22
  • 第3章 我国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的发展历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2-31
  • 3.1 我国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的发展历程22-23
  • 3.2 我国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3-25
  • 3.2.1 教师交流名额难以确定23-24
  • 3.2.2 学校对交流来的教师难以管理24
  • 3.2.3 一些交流教师难以适应新环境24-25
  • 3.3 我国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5-31
  • 3.3.1 城乡教师交流政策执行方面的原因25-27
  • 3.3.2 城乡教师交流政策本身方面的原因27-31
  • 第4章 国外有关教师交流的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31-35
  • 4.1 国外有关教师交流的政策31-33
  • 4.1.1 日本的教师交流政策31-32
  • 4.1.2 美国有关教师交流的政策32-33
  • 4.2 国外教师交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33-35
  • 4.2.1 促进教师交流政策的法律化建设33-34
  • 4.2.2 完善教师交流政策的配套措施34-35
  • 第5章 在执行层面上完善我国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的几点建议35-40
  • 5.1 明确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的目标35-36
  • 5.2 优化城乡教师交流的程序36-37
  • 5.3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37-38
  • 5.4 设立教师交流专项基金38
  • 5.5 建立教师信息动态数据库38-39
  • 5.6 明确对交流教师考核的要求39-40
  • 第6章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 作者简介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本陆;消除双轨制: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张大友;;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2期

3 马焕灵;景方瑞;;地方中小学教师轮岗制政策失真问题管窥[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易永清;;从公共物品角度看农村义务教育[J];甘肃农业;2006年10期

5 朱超华;姚侃;;建立教师流动制度,推进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从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中得到的启示[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年04期

6 慕文胜;王海燕;;关于城乡教师相互交流问题的几点思考[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年05期

7 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经营的若干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1999年03期

8 严亚梅,梁保国;教育范式与教育共同体[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赖海燕;陆建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教育公平[J];理论观察;2005年05期

10 李让恒 ,陈宇 ,杨金洪;以人为本的一个创举——湖南省岳阳县探索“学校联管、教师走教”的农村办学新模式[J];人民教育;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爱荣;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制度缺失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07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07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6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