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办学模式分析——以宁波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24 06:04

  本文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办学模式分析——以宁波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办学模式 PPP模式


【摘要】: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在办学体制上存在着公办模式、民办模式和混合模式。上述三种模式的特征、适用条件和实际办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比较公办和民办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包括民办公助模式在内的PPP模式能有效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成为当前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目标模式。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办学模式 PPP模式
【基金】:浙江省社科联2009年度课题“流动人员子女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与宁波市应用型人才基地重点项目(jd07071)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宁波作为港口城市其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加剧。2008年全市外来务工人员近400万,总量居浙江全省各市之首。近年来,当地政府逐步完善了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所需支付的教育成本逐年降低,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自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葛新斌;;“两个为主”政策:演进、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两为主”政策执行中的政府责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2 李晋媛;张迎春;;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状况研究综述[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徐建平;于林夫;;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两为主”政策的再思考——基于对浙江慈溪市的考察[J];教育与经济;2008年01期

4 陈静漪;;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反思与机制设计[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2期

5 邵书龙;;国家、教育分层与农民工子女社会流动:contain机制下的阶层再生产[J];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6 袁征;;论私立学校也是弱势群体[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18期

7 邵书龙;;社会分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两为主”政策博弈的教育社会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8 雷丽珍;;“两个为主”政策:实施障碍与实现条件[J];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01期

9 张玉婷;;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其解决——兼论“两个为主”的教育政策[J];基础教育;2009年11期

10 刘洁;;流入地政府执行“两为主”政策的责任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天化;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2 陈静漪;中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佳颖;我国城市实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程娟;城市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问题的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供求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4 邱辉忠;中国城市实施义务教育“两个平等”政策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应辉;“1311”制——财经专科教育办学模式新探[J];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03期

2 马福煌;;浅谈冶金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办学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1992年02期

3 秦国柱;;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再探[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4 陈兴明;;市场对大学办学模式取向的社会学透视[J];复旦教育论坛;1993年03期

5 张行;;从常州教院承担的任务看其办学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3年Z2期

6 李玉民;大学办学模式的基本理论[J];教育发展研究;1995年03期

7 李玉民;大学办学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5年03期

8 王卓民;试论江西共大办学模式的历史必然性[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04期

9 周华梁;县级电大办学模式浅议[J];远程教育杂志;1997年06期

10 赵克林;中国广播电视教育办学模式跨世纪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庆海;唐明生;;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许卫荣;;创新办学模式 服务城乡发展[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郭晓晶;;论高职院校产学“双赢”的办学模式[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 周荣华;;刍议校企合作办学[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曾海英;;关于职校发展与招生工作的探索[A];福建省农业机械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才明;贺振华;雷宛;江玉乐;;发挥优势 拓展内涵 办出有特色的地球物理学专业[A];科学发展观与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鄢明明;方光荣;谢鉴;易长发;;中外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比较论析[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蔡泽寰;;浅析高职教育的创新模式[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继峰;;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城市化进程[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10 劳琼梅;;关于职业中专学校办学模式探析——兼论灵山县职业中专的勤工助学模式[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登海 通讯员 魏兰;“送教下乡工学结合”[N];云南日报;2010年

2 师正伟;正宁县职业技术中学多渠道拓宽办学模式[N];陇东报;2006年

3 记者 祝福盛;拉萨市师范学校 拓展办学模式 形成良好发展态势[N];西藏日报;2003年

4 记者 李燕铭;潍坊职教构建5种办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周飞;校企深层合作 魔力如此神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石子球 熊成群;强素质 育人才[N];人民日报;2005年

7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杨春时;改造传统办学模式 建设现代大学[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王蕙邋刘罗丁;构建“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N];中国教师报;2008年

9 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王青 罗燕;湖南工学院与美大学合作办学[N];湖南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谢依然 特约记者 王海军 刘永;乌什职业中学“实用技能培训”办学模式受欢迎[N];阿克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智彬;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沈振锋;我国农业大学办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宁;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昊;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锡云;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琳;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何寿奎;公共项目公私伙伴关系合作机理与监管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孔凡琴;多维视阈下的英国高中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莉芳;对转型时期中专办学模式的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易介南;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办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魏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改革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小良;独立与共享: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分析——我国大学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丹;转型期俄罗斯普通中小学办学模式的变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韩爱群;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立红;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其办学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庄国宁;试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办学模式的社会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葛琪;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完善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饶坤罗;中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9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29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9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