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农村中学专用教室多功能性的适应性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06:07
本文关键词:西北地区农村中学专用教室多功能性的适应性设计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发展,给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下,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协作精神以及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一定的学习环境。学校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作为教学中很重要的专用教室教学,在保证教育质量,发挥学校教学作用的同时,也在青少年成长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专用教室是校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交流、实践的重要场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中学的专业教学在内容上与城市中学存在很大差距,缺少灵活性;在教学空间上缺少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建设,功能上也依然沿用传统的单一形式,不能满足教学所需的交流性、开放性、复合性等要求。在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转变的政策指导下,对西北地区农村中学专用教室的多功能性应当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流失。 本文在空间多功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西北地区农村中学专用教室的实地调研和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和青少年心理、行为成长特点,通过对专用教室的概念性布局和使用功能的复合化,以及在教学内容上结合西北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探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专用教室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专用教室的建构提供现实借鉴和启示。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和未来中学发展趋势,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西北地区农村中学专用教室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指导性原则,为未来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专用教室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用教室 多功能性 适应性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U2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22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研究的背景、意义与目的11-14
- 1.2.1 研究的背景11-13
- 1.2.2 研究的意义13-14
- 1.2.3 研究的目的14
- 1.3 研究对象的选择14-17
- 1.3.1 论文研究的范围14-16
- 1.3.2 论文研究的对象16-17
- 1.3.3 论文研究的主体17
- 1.4 相关概念的阐述17-19
- 1.4.1 多功能性空间17-18
- 1.4.2 适应性设计18-19
-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9-20
- 1.5.1 研究内容19
- 1.5.2 研究方法19-20
- 1.5.3 调研工作简介20
- 1.6 论文研究框架20-22
- 2 中学生身心成长与我国中学教育特点22-36
- 2.1 中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22-25
- 2.1.1 青少年期概念22
- 2.1.2 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22-25
- 2.2 我国中学教育的特点25-26
- 2.3 我国中学教育的目标26-31
- 2.3.1 现代中学教育体系的建立26-27
- 2.3.2 素质教育的含义27-30
- 2.3.3 素质教育面对的问题30-31
- 2.4 学习心理学与教学空间31-34
- 2.4.1 学校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31-32
- 2.4.2 学习与校园建筑32
- 2.4.3 学习在校园建筑上的意义32-34
- 2.5 小结34-36
- 3 国内外近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及特点36-52
- 3.1 国外学校教育的发展36-38
- 3.1.1 国外的中学教育特点36-37
- 3.1.2 国外教育空间的发展37-38
- 3.2 国外教育理念发展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教学空间的影响38-42
- 3.2.1 罗伯特.鲍威尔的教育理念及其影响下的教学空间38-40
- 3.2.2 杜威的教育理念及其影响下的教学空间40-42
- 3.3 国外开放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教学空间的影响42-46
- 3.3.1 开放教育的内容42
- 3.3.2 开放教育的教学方法42-44
- 3.3.3 开放教育对应的教学空间44-46
- 3.4 国内中学教育的发展46-50
- 3.4.1 早期的学校教育46-47
- 3.4.2 应试教育主导阶段的模式及理念47-48
- 3.4.3 素质教育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及理念48-50
- 3.5 小结50-52
- 4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专用教室的调查与分析52-70
- 4.1 本章的研究方法52
- 4.2 实地调研部分52-58
- 4.2.1 实地调研对象的选取52-53
- 4.2.2 实地调研对象的概要53-55
- 4.2.3 调研对象的规划及布局55-56
- 4.2.4 调研对象专用教室的现状56-57
- 4.2.5 学生作息时间调研57-58
- 4.3 问卷调研部分58
- 4.3.1 调研的内容58
- 4.3.2 问卷研究对象的选取58
- 4.3.3 调研问卷的设计58
- 4.4 调研成果分析58-63
- 4.4.1 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与教学模式的变化调研58-60
- 4.4.2 校园规划布局的调研分析60
- 4.4.3 专用教室与新的教学模式的矛盾与分析60-63
- 4.5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教育建筑的特性63-68
- 4.5.1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现状63-64
- 4.5.2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所处的环境特点64
- 4.5.3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教育建筑功能构成分析64-65
- 4.5.4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的特性65-66
- 4.5.5 新条件下对专用教室要求的调研与分析66-68
- 4.6 本章小结68-70
- 5 专用教室的多功能性70-88
- 5.1 多功能性空间的内容70-71
- 5.1.1 空间与功能的内涵70-71
- 5.1.2 多功能空间的内容71
- 5.2 多功能性空间的研究方式71-73
- 5.2.1 不同行为模式对使用面积的需求71-73
- 5.2.2 不同形态空间对行为模式的影响及容纳73
- 5.3 新型中学建筑的概念性布局73-77
- 5.3.1 室内概念性布局的模式75
- 5.3.2 概念性布局的构成元素及其组合75-77
- 5.4 专用教室的结构形式布局77-78
- 5.4.1 校园内各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77
- 5.4.2 教学区之间的分布与组合77-78
- 5.5 专用教室的适应性78-83
- 5.5.1 教学空间的适应性79-81
- 5.5.2 空间布局的复合性81-82
- 5.5.3 设备布局的灵活性82-83
- 5.5.4 多功能性的可行性83
- 5.6 国内外中学综合教学空间优秀设计实例分析83-86
- 5.6.1 美国明尼苏达州世纪中学83-84
- 5.6.2 新加坡盛港第17地段中学84-86
- 5.7 小结86-88
- 6 适应素质教育的农村中学专用教室的优化设计88-104
- 6.1 现代中学的发展趋势88-90
- 6.1.1 开放化88-89
- 6.1.2 信息化89
- 6.1.3 复合化89-90
- 6.2 专用教室适应性设计原则90-95
- 6.2.1 整体性原则90
- 6.2.2 以人为本的原则90-92
- 6.2.3 因地制宜的原则92-93
- 6.2.4 生态性的原则93-95
- 6.3 工程实例—志丹县教育片区规划设计95-102
- 6.3.1 设计背景95
- 6.3.2 设计内容及要求95-97
- 6.3.3 规划理念及原则97-98
- 6.3.4 校园建筑设计98-101
- 6.3.5 专用教室多功能性设计101-102
- 6.4 小结102-104
- 7 总结104-107
- 7.1 论文总结104-105
- 7.2 研究展望105-107
- 致谢107-108
- 参考文献108-110
-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110-111
- 附录111-11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蕾;城乡统筹背景下陕西农村学校建筑空间改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5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3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