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理解性学习思潮在美国的兴起及其对我国教育的意蕴

发布时间:2017-08-27 06:41

  本文关键词:理解性学习思潮在美国的兴起及其对我国教育的意蕴


  更多相关文章: 理解性学习 美国教育 启示 我国教育 学习思潮 学习者 评价学生 形成性评价 学习科学 教学目标


【摘要】:世纪之交的美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兴起了一股强劲的强调理解性学习的思潮。本文挖掘了这股思潮兴起背后的根源以及理解性学习的内涵,并通过对该思潮兴起过程的回顾,呈现了当前美国学界对理解性学习的主要观点,最后探讨了这股思潮对我国教育所蕴含的启示。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理解性学习 美国教育 启示 我国教育 学习思潮 学习者 评价学生 形成性评价 学习科学 教学目标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世纪之交的美国教育,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强调理解性学习的思潮。这股思潮兴起,,是对美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理解的一种检讨,对目前仍过于强调机械记忆而忽视理解的我国教育,有深刻的意蕴和启示。一、理解性学习思潮兴起的背景理解性学习思潮兴起背后的根源至少可追踪到以下几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芒;郑葳;;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历史审视[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2 张建华;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学习环境[J];化学教育;2005年02期

3 申仁洪,黄甫全;创新性成长模式:教师教育的实现样式[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曲中林;知识提取与课堂教学实效的相关研究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5 兰茂景;论多元智能理论的现实意义[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6 魏明霞;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学前教育的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梁好翠;情境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涵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8 叶平枝;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建构[J];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9 吕林海;学习与教学:一种基于脑的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10 申仁洪,黄甫全;合作活动学习刍论[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桢;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的表征与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炜;面向企业培训的E-learning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袁春艳;当代国际外语教学法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晓学;从“惑”到“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袁磊;“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迁移能力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亚丽;中学历史学科特殊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韦斯林;科学探究中的微型化学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丽;试论数学“再创造”课堂学习环境的创设[D];苏州大学;2004年

5 宋春光;幼师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盛世红;数学差生转化问题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洪雪飞;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徒共同体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姚晓慧;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何艳铭;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共同纲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廖诗艳;文化哲学视野里的当代学习环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渭昌;“六三三”学制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2 朱勃;国外的师范教育经验与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让·阿勃勒尔 ,黄怀仁;阿尔勃特·希怀采在教育方面的遗产[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科情;美籍教授铁鸿业应邀来我校介绍美国教育及语言学研究概况[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5 朱勃;美苏两国的师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6 弗兰克·J·斯威兹,约翰·W·莱曼,马乔里·加德纳,冯若霓;美国教育界对我国1978年全国高校入学考试(数理化)的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7 唐其慈;访美散记[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8 ;美国教育界对我国1978年全国高校入学考试(文史地)的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9 F·E·阿姆伯鲁斯特 ,黄明皖;美国教育为什么失败[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10 秦麟征;美国的未来教育[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秀;;目标教学法在病理学中的实施与探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吕明灼;;宋庆龄与中西文化[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3 路海东;董妍;;小学生表征数学应用题策略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林勉;;工伤病人心理情绪调查报告[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高峰;;“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杨婉蓉;;费正清与《中国新史》[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7 徐丽珍;;评价——智能的多元化[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8 赵卫民;;“发现式”教学模式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程东元;沈彩芬;;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特征及其原则[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靳忠良;课上课下大撒把[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金传宝;二十世纪美国教育改革的要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舒平;美国总统选举和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晨宇;新世纪学习化社会要学会学习[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5 宗金;格林斯潘给美国教育体制“提个醒”[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6 王丹红;认识数学的重要性[N];科学时报;2000年

7 郑云;触目惊心的人才流失[N];中国轻工报;2000年

8 汤水富;企业大学:在职员工的高等学府[N];浙江日报;2000年

9 韩锋 博士;美国:评价学生的7项标准[N];中国妇女报;2001年

10 赵中建;布什政府公布美国教育改革蓝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屈书杰;从种族隔离到学校一体化:20世纪美国黑人教育[D];河北大学;2002年

3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4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龚兵;从专业协会到教师工会[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小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美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梅;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段素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坤;科南特中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皓;柬埔寨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晨;赫钦期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焦丽君;二战后至1969年美国教育保障制度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傅琼;论美国介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历程及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云荣;美国家长参与教育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水永强;美国普及义务教育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卢浩;中华教育改进社[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唐黎;论美国历史上的教育民主化[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44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44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0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