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发布时间:2017-08-28 08:24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自我同一性 发展趋势 特点 影响因素


【摘要】:目前,自我同一性主要研究观点为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青少年和大学生处于同一性完成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但同一性各状态会有反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既有年龄特点又有性别特点;认知发展、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是影响自我同一性发展的主要因素。自我同一性现有研究中仍然存在着问题,未来其研究方向主要有认知发展因素的作用、同一性发展的研究以及借鉴积极心理学研究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云阳县双江中学;
【关键词】青少年 自我同一性 发展趋势 特点 影响因素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同一性概念最早是精神分析学家Erikson提出来的。自我同一性包括了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是通过自我的综合作用,形成关于自己的个性、信念、目标、价值观的自我概念,并成为自我发展的标志和动力[。1]自我同一性可以从几方面来理解:(1)指在过去、现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2 崔光成,赵阿勐,陈云辉;性别、年级、人格特征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关系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谈有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张炜;青少年中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2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蔡璐;;从自我同一性视角探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J];社会工作;2006年10期

4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5 郭金山,车文博;自我同一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6 安秋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同雪莉;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王兰锋;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苗一梅;蒙古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卓然;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永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于璐;学龄儿童自我概念发展及其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孙大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汲新波;高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维新;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罗昭逊,李璧,扬国珍,詹洁,盛克强;寄宿制小学与普通小学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调查分析[J];贵州医药;2002年07期

3 张日f,陈香;青少年的发展课题与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5 崔光成,赵阿勐,陈云辉;性别、年级、人格特征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关系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郑涌,黄希庭;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8 张日f;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9 俞瑞康;720名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10 郭金山,车文博;自我同一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吴宁;职教生自我同一性和偏差行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兰锋;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刘永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玉芬;张凯;彭翔吉;;优秀运动员自我同一性的特征研究[J];运动;2011年06期

2 杨巧芳;张进辅;;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3 马平;;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解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2期

4 姚树桥;;一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摸底”书——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一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5 吴远芳;;电话心理咨询青少年性心理问题的技术探析[J];校园心理;2011年04期

6 王国霞;盖笑松;;青少年期的意向性自我调节[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7 梁丹;李丽涛;王芳;邸秀娟;;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特征及心理原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文东;肖海雁;;医学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争艳;刘静;赵冬艳;;青少年依恋和自主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马娟子;;青少年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文新;张玲玲;纪林芹;;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玲玲;李海垒;张文新;;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的基本特点[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美萍;张文新;;青少年期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合发展特征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徐作国;王庆同;崔德年;宫玉柱;高峰;周淑华;刘孟忠;朱秋玉;左常起;王佩珂;吕民广;;莱阳农村和烟台芝罘区青少年期自杀死亡者调查分析[A];第四届文化精神病研究报告选编[C];1993年

9 万晶晶;方晓义;邓林园;黄丽娜;;青少年期母子性格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性格喜好的作用[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万晶晶;方晓义;黄丽娜;夏翠翠;;性格匹配、性格喜欢与青少年期母子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蕊;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N];周口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伍晓毅;制止“幼童玩性器官”莫粗暴[N];广东科技报;2009年

3 北京市健康教育中心;青少年的心理卫生[N];大众科技报;2000年

4 罗照春;母亲抑郁 殃及孩子[N];健康报;2006年

5 顾 婧;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胡迎新;儿童行为异常当心抑郁症[N];健康时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张莹;养育方式影响人格[N];光明日报;2009年

8 记者 武娜 通讯员 王君;“问题孩子”亟待多方关注[N];连云港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纪林芹;儿童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凌宇;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蕾;自我同一性状态和自我呈现技巧与大学生社交网站受欢迎程度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婷;青少年期父母权威认知及其对亲子关系影响的机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戴必兵;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先顺;青少年的个人规划与抑郁、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蔚;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气质、情绪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咏梅;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徐夫真;青少年疏离感与其家庭功能、同伴接纳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姚福涛;中国农村青少年友谊及其与社交自我概念、孤独感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景;维、汉族青少年的友谊及其与孤独感、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戚昕;中国文化背景下关于成年的界定及其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差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47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47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5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