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发展实践的理论反思
本文关键词:学校特色发展实践的理论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管理体制 特色发展 理论依据 发展实践 学校特色 发展问题 自主发展 办学资源 创造主体 优质教育资源
【摘要】:学校特色发展问题的关键是深入而准确地揭示中国社会现实条件下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现机制。从学校与人、学校与政府、学校与市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文化等几个理论视野进行反思和考察可得出如下结论: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质与目的是学校的自主发展;学校精神的重建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增大人的活动自由度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两大课题;从外控管理走向自主型校本管理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有限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打造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教科院;中育集团教育发展中心;
【关键词】: 学校管理体制 特色发展 理论依据 发展实践 学校特色 发展问题 自主发展 办学资源 创造主体 优质教育资源
【分类号】:G471
【正文快照】: 出于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发展问题和今日中国学校无特色现状的深刻反思,中国学校特色发展的又一次大规模实践正在成为影响当前学校生存与学生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学校特色发展问题的关键是深入而准确地揭示中国社会现实条件下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现机制。本文拟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刘卫平;孙晓娟;;论思维创新的实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李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对私有制的再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8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王郁;肖桂林;;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比较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10 孙淑萍;;高校生态德育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9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10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厚诚;浅谈学校管理的核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2年02期
2 肖宗六;学校管理学的教材建设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05期
3 刘鹏;;必须坚持高教改革的指导思想[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4 涂乃登;;教育改革情况参考[J];江西教育科研;1984年01期
5 徐汉棠;;实行财务改革,提高高校经济效益[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6 倪振良;;改革教育管理体制 端走“大锅饭”、“铁交椅”——深圳经济特区教育见闻之二[J];人民教育;1984年08期
7 程尊宁;;学习“三个面向” 深入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4年02期
8 ;把学校管理改革提上日程[J];湖南教育;1984年08期
9 ;娄底市试行小学管理改革[J];湖南教育;1984年10期
10 胡百良;;深思·应战·改革[J];江苏教育;198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雪;;创建生态保健住区营造城市新魅力[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王亚南;;人文经济:一种特色发展模式[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刘学华;;对改革大潮中中医药高等院校图书馆发展问题的思考[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坚持特色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A];全国纺织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交流材料汇编[C];2004年
5 文彬;;跋[A];中共紫阳县委党校毕业生优秀论文选论文集[C];2004年
6 方凤玲;李迈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走向[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董晓峰;;拉萨城市特色——乘首批进藏列车到拉萨考察[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杨继昌;;工中有农 以工支农——江苏大学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王仁东;;着力打造五大特色基地 提升衢州林业产业竞争力[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10 涂向群;;试论企业医院中的科室发展[A];中国企业医院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帆波;吉林调整高中等院校管理体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曹继军;走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N];光明日报;2000年
3 达;高、新、异、鲜、廉[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4 记者 刘茜;广东:高校重组向教育强省迈进[N];人民日报;2000年
5 记者 刘茜;广东将高校重组向教育强省迈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记者 赵雯;我国医药经济实现稳步增长[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7 闻青云;中小学校国防教育难在哪里?[N];中国国防报;2001年
8 记者 刘见;加大力度 巩固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医药产业须提高国际竞争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何沙洲;将“土特产”变为“精品”[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正华;校本管理的理念探讨与实施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庚辰;许昌市“经营城市”理念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文超祥;构建发达地带次发达地区“反磁力型”中心镇——以粤北山区为例[D];重庆大学;2003年
4 徐琴;我国民办高校复兴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D];苏州大学;2003年
5 虞晓贞;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许少鹏;湖南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张丙玉;普通中学创建学科特色的策略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岭;我国经济型酒店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与战略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9 李名梁;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特色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苗苗;江淮地区居住环境的地域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53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5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