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接轨
本文关键词:学术与接轨 出处:《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术质量 影响因子 核心学术期刊 教育研究 刊载 杂志 来源期刊 高质量 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
【分类号】:+
【正文快照】: 学术是没有国界的,除非倾向性很强烈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一般来说,学术是绝对没有国界的。比如说,远程教育技术或教育技术领域,你能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技术就比资本主义制度的要优越?包括评价机制、体系、标准等等,应该说是绝对一致的,绝无二样。比如说,衡量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莉;黄晓兰;吴惠勤;宾仁茂;;提高广东省学术类科技期刊质量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1期
2 孙广增;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几点探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吴琦;李平原;;提高我院学报影响因子值的举措[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党亚茹;学科影响因子:我国各学科发展趋势评价[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5 ;影响因子在使用中的局限性[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本刊影响因子排序名列全国同类期刊第10位[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叶敏;扩大学报影响因子的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韩芳;;《阴山学刊》摘转率和影响因子再创新高[J];阴山学刊;2007年03期
9 时凌;影响学术期刊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魏彬,侯汉清;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子”——从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排名谈起[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小慧;;期刊影响因子与科技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任胜利;;对SCI的认识与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玲玲;;从科技期刊评估看我院学报的现状和发展[A];第三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邦宪;;金华市旱涝气候影响因子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苹;徐立身;;影响高校学报学术质量诸因素的分析与对策[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6 李勤;;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全国农业高校学报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最新排序[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谨玉梅;王新英;;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亟待提高[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张瑛;朱玉芹;韩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A];第5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峻;孙孝云;徐才万;;浅析医学科技期刊评价与影响因子的关系[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子凡;“影响因子论英雄”也是进步[N];科技日报;2009年
2 著名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乐;用影响因子认定论文质量并不科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潘锋;谁动了期刊的“影响因子”[N];科学时报;2006年
4 黄辛;《细胞研究》影响因子达3.4[N];科学时报;2007年
5 孙宁华;苏州大学硕士生发表高影响因子文章[N];科学时报;2008年
6 ;各专业委员会工作积极推进[N];中国文物报;2009年
7 记者 王春;我科技期刊《细胞研究》影响因子达3.426[N];科技日报;2007年
8 郝梓国;认清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本质[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任霄鹏;新的期刊评价标准向影响因子说不[N];科学时报;2008年
10 赵基明;影响因子记录中国期刊进步足迹[N];科学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南军;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影响因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张宇峰;局部热暴露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5年
3 陈亮中;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师尚礼;甘肃寒旱区苜蓿根瘤菌促生能力影响因子分析及高效促生菌株筛选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6 王正;木塑复合材料界面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
7 金镭;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8 贾丙瑞;放牧与围栏羊草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9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加仙;基于脑的教育研究:反思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喜文;DUT-1模型冰性能影响因子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毛应明;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转化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王立钊;固态白酒工艺中杂醇油生成影响因子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4 杜洁;生物医学外文电子期刊质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5 宋芳;不同影响因子对农药微乳剂理化稳定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陈传艳;温室除湿降温影响因子优化结合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黄佑明;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集群演进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杨青;东北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9 金英善;苹果梨有效授粉受精期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10 马锦民;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含铬(Ⅵ)废水的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23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32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