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教育平等:莱伊的平等研究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人才办;浙江教育学院教务处;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清富;;平等还是公正?——试论罗尔斯的教育哲学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艳芳;教育:不是平等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张原;教育公平刍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吴安新,于洪卫,吴厚斌;学校教育——教育权利实现的主要场域[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4 梁明伟;;论教育关怀的制度安排[J];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5 赵凤娟;理性理解和推进教育平等:理想与想实的平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6 滕星,马效义;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J];民族研究;2005年05期
7 张社字;教育平等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11期
8 安晓敏;邬志辉;;教育公平研究:多学科的观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10期
9 林一钢;校本课程开发与“教育机会不平等”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孙广玉;略论女性教育保护的法律保障[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钊冀;民族平等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陶能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晶;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实践[D];河南大学;2003年
2 陈世永;关于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3 李艳丽;教育公平视野下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入学机会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梁明伟;当代中国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慧;上海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姜爱军;浦东新区基础教育均衡化措施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茹华;从教育分流意向看我国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现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华;中国高考与社会分层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锴;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玉瑶;论法国大学校社会功能演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静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吴云峰;;论胡适的教育平等观[J];黄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张瑞强;陶佩君;;“性别与发展”之“性别与教育”理论构建——用性别视角审视和批判教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2期
4 孔令雪;;泛智教育与全纳教育之比较研究[J];成功(教育);2010年02期
5 姜时友;陈太明;;中国转型期教育平等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韦润芳;;英国开放大学再认识:溯源篇[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1期
7 郭岚;;滕星、王铁志的《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刘梅芳;彭艳云;;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公平教育问题[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李绪平;;教育均衡大背景下的师生发展[J];江西教育;2010年Z1期
10 ;浙江:就未成年人专门学校作出规定[J];浙江人大;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红郡;;英国的种族问题与种族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苟人民;;高考公平的实证考察及认识[A];探索与创新——《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9年
3 易红郡;;英国的种族问题与种族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沈华;岳昌君;丁小浩;;基于因子分析的教育不平等国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尤莉;;教育公益性的重新解读[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王兆t,
本文编号:2529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2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