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育技术促进高校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9-22 01:03
【摘要】:教育技术促进高校课程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核心任务。广东高校教育技术中心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从2003年开始进行教育技术促进课程建设的理论探索、实践研究和绩效评价,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就其相关理论认识、促进策略、实践项目和绩效评价进行论述与分析。
【作者单位】: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中山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教育技术中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教信息中心;
【分类号】:G64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卫东,李芒;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07期

2 张强;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徐芳;浅析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周玉滨;付国鑫;宋海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1期

5 刘高潮,郑小平,赵永恒;信息技术与天文课程整合的一种有效形式——WebQuest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6 严东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年04期

7 张步林;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崔俊杰;崔会军;;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杜祖平;如何选择最佳的多媒体创作软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贺晓蓉;刘述喜;李山;董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林爱兵;;新媒介时代受众:媒介素养、媒体素养和传媒素养教育[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徐春玲;王立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现状及趋势[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包斯琴;刘青;李冰;;多媒体技术与口腔临床教学[A];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会议暨2007年国际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车春慧;;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骆丽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之我见[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述璋;刘林;张瑞秋;;信息技术与工程图学教育[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任剑锋;非面对面CSCL交互行为促进策略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叶成林;基于网格的移动学习系统建模与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强;《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网络课程设计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方安;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冬青;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新华;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流媒体课件在远程学习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盛小清;协作学习环境下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郑和;个性课程:本体论追问[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8 金华宝;高等师范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段元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现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志珍;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端庆;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估[J];高等教育研究;1986年04期

2 杨山;论课程与学生的知识构成[J];现代大学教育;1988年03期

3 ;上海外国语学院于最近成立外语教育技术中心[J];外语电化教学;1988年01期

4 魏原枢;;一个结合 两次飞跃——从上海外国语学院电教体制的改革看电教事业的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1988年02期

5 林更生;台湾省农业高校课程设置特点[J];高等农业教育;1989年03期

6 周秉勋;;加拿大、美国教育技术一瞥[J];外语电化教学;1989年04期

7 谢长达;;日本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简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989年01期

8 傅国华,冯子华;课程设置的“价值工程”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1991年05期

9 廖鲁春;;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服务[J];外语电化教学;1991年04期

10 尚葆如;熵论 用于研究生的课程设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素循;;前言[A];高超声速前沿问题研讨班[C];2002年

2 张真良;黄宵宁;;“GI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网络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吕斐宜;;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孙建文;宫树梅;;关于在师范院校开展“Z+Z智能教育平台”课程教学的探索[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药朝诚;大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就业能力[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2 白云;“入世”后的中国高等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沈青;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持续滑坡[N];团结报;2001年

4 苏佩生(作者单位:大同医专);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WTO[N];发展导报;2002年

5 赵洪新;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生机勃勃[N];江西日报;2002年

6 岩译;未来的普林斯敦图书馆[N];中华建筑报;2002年

7 通讯员 郭之珂、杨伟战  特约记者 李绪成;国防大学全面实施网络化教学[N];光明日报;2003年

8 ;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一件善莫大焉的好事[N];科学时报;2003年

9 王淑军;扩招本身没有错[N];人民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杨晨光;校园卡扮靓校园信息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艳萍;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楼英伟;高校课程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汪贤泽;高校课程管理体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璋龙;新中国高校课程改革史及其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贺更粹;以主体性教育理论指导高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林巧;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8 刘刚华;论高等教育的课程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高迎爽;美国高校学分制发展历程考察[D];河北大学;2005年

10 薛红霞;后现代高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9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39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f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