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暴力对大学生攻击性的长时效应和短时效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欣;杜建政;;父母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4期
2 陈美芬,陈舜蓬;攻击性网络游戏对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宏明;孙延军;;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峰;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志宏;视频暴力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国华;暴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死亡认知及攻击性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才源源;青少年网络游戏者的心理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薇薇;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人际交往能力、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郭晓丽;主动参与与被动观看暴力电子游戏即时脱敏效应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玉红;武术运动员攻击行为内隐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D];聊城大学;2007年
8 甄霜菊;暴力影像游戏影响攻击性的中介变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婵媚;不同攻击情境下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姚杜鹃;情绪图片诱发青少年情感性失明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大真,杨治良;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李婧洁,聂衍刚,张卫;媒体与青少年暴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董会芹,张文新;家庭对儿童欺负受欺负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张镇;刘月霞;张建新;;媒体暴力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理论模型[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0期
5 方晓义,林丹华,孙莉,房超;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6 佐斌;刘fE;;基于IAT和SEB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7 吴明证,梁宁建,许静,杨宇然;内隐社会态度的矛盾现象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8 戴春林,杨治良,吴明证;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9 陈美芬,陈舜蓬;攻击性网络游戏对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10 李丹;周志宏;朱丹;;电脑游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家庭各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明证;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朝霞;内隐态度形成过程中的经典条件反射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荣先;;大学生就诊心理特征及应对措施[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2 齐原;;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现状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3 鲍丽;熊英;;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4 高燕;赵乃迪;苏展;;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J];大众心理学;2009年02期
5 谢彦彦;;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初探[J];才智;2011年17期
6 郭瞻予;;大学生自主性研究历史与现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郭中然;;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J];大众心理学;2003年11期
8 胡雁波;;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6期
9 张志松;尹国兴;;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朱博;;浅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的因素[J];才智;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张婷邋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段素菊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伍芳辉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讲师 袁光亮;引导比实践更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杨晨光;教育部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舒斌;我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安徽经济报;2006年
4 ;我州特岗教师资教大学生陆续到位[N];恩施日报;2006年
5 沙琼;大学生郁闷时别“硬扛”[N];健康时报;2007年
6 郑祥渊;戴云山麓“高知村”[N];福建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安立新邋记者 荣肖磊;我省2007年度“助学工程”受助生确定[N];河北日报;2007年
8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9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记者 赵大勇邋赵小羽;不善交友致大学生心理疾患,父母有责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渭玲;媒体暴力信息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8 肖秋萍;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彦如;山西省大学生SCL-90的常模建立[D];山西大学;2003年
10 张岩;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83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8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