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中部某省1000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

发布时间:2020-03-13 15:33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自觉、主动地行为,进而努力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包括知识、技能及情意等不断地提升、成长和成熟的一种能力品质。本文以自编的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为工具,随机抽取1000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分析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状况,揭示了影响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促进教师自主地成长提供了一些策略和建议。
【图文】:

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


不同教龄组教师的得分呈现出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随着教龄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图1所示),表现为:教师刚从教时(不足1年)专业发展自主性水平较高,但在从教1至3年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下降,从教3年(尤其是5年)之后,专业发展自主性水平又不断开始提升,这种提升的趋势一直持续到从教20年或30年并约达到最高峰,之后才又慢慢回落。图1 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水平在教龄上的变化学历对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影响较大,不同学历的教师在自我发展意识、自主发展行动、自觉发展反思以及总自主性上的得分存在着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具体来说

过程图,自主性,因素,教师专业发展


认为上述七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其对专业发展总自主性的作用过程,可以表达为图2的形式。(图中箭头指向处是因变量,起始处是自变量)图2 影响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总自主性的作用过程图(注:图中所描述的是各变量在作用于教师专业发展总自主性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而部分变量之间可能还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关系,这里没有具体展示。)上述研究表明: (1)职业价值认同、时间管理能力、专业发展动机、效能感和专业发展观念是影响专业发展自主性的核心因素,对专业发展总自主性具有直接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时间管理能力的影响最大。开放性的终身专业发展观、理想型与责任型动机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利益型动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银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波;;水有流程 思有历程——读《陶行知新论》所联想到的[J];爱满天下;2004年02期

2 侯宪胜;小学新课程改革回顾与存在问题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张志宏;;电磁学实验参与性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李建军;;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张惠红;;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6 舒楚农;陈瑞宁;;团队生活教学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7 梁庆菊;;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J];成才之路;2009年03期

8 何波;;立足课内 注目课外——关于人教版《语文读本》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09年09期

9 刘志永,孙崇梅,李健;师范教育改革探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10 陈功;姜兰琼;;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浙江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李彦武;;美国教改参照下我国中小学必修课程设置刍议[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于晓红;;新课程改革与图书馆资源建设[A];图书馆用户服务研究——山东省图书馆第十四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蓉晖;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光彦;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董素静;中学理科实验探究教学新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惠红;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鑫德;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训练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官国琴;中学地理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岩;辽宁省城市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超;福建省城市中学网球课程资源开发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戴伟纲;基于苏州地区课程资源的高中物理校本教材开发和实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张洁;培养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罗加兴;走向生活世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智新;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要求及其培养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邓乐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罗婷;高中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雪芬;职业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实现教师幸福的重要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2 张人杰;教师专业化:亟需更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刘洁;试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6期

4 马秀峰;李晓飞;;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5 陈立群,乔世伟,任奕奕;构建学校自培体系 促进教师自主发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7 王宪平;唐玉光;;时空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8 潘文光;;略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的创建——组织文化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9 张敏霞;王陆;刘菁;郭立红;;北京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10 李华;;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动机探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志泉;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梁巧华;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赫慧;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4 单颖;中学教师自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董玉荣;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学动机和职业紧张应对的影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瑾;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艳玲;中学教师自主发展调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开双;;怎样做一名受教师欢迎的教研员[J];中国民族教育;2010年03期

2 陈炳乾;;内促外引,推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4期

3 张红梅;李劲松;;民族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出路探究[J];新西部;2010年01期

4 和学新;乌焕焕;;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审视[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1期

5 郑少山;;物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3期

6 ;金华市第四中学[J];浙江人大;2010年Z1期

7 万伟;;骨干教师二次成长中的五大转折——由一次暑期教师培训想到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02期

8 孟引变;;师范院校校本教研的实效性[J];运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朱雪梅;;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内涵与框架[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1期

10 庞捷敏;范洁梅;;高职院校年轻教师自我导向发展的金字塔能力结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学峰;;生命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理念观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2 周晗;;立足和谐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3 赵金梅;;促进幼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4 罗红艳;吴安春;;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5 罗红艳;吴安春;;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张娜;申继亮;;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发展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郢;;美国EPDM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简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生礼;;微型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便捷之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汪家宝;;美国E-learning理念的产生与发展[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赵玉;周元春;;基于行动研究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裴伟;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他们在行动[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成尚荣;教师教育应从“被发展”走向自主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张文科 大连教育学院学校发展评估中心主任;期末总结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契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湖南省澧县教师进修学校 胡爱军;农村教师培训机构亟待资源整合[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王素;改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绿色教育:使命、内涵与实践策略[N];光明日报;2010年

7 北京师范大学 方增泉;教师教育亟待建立国家标准[N];光明日报;2010年

8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周俊宏;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危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凌士彬 安徽省肥西中学副校长;在专业引领中反思求变[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吴遵民;“师范教育”的特色不能丢[N];太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祯玉;突围与自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武荷岚;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学与教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明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晔;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潘琦;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宋萍;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合作型教师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邹京霞;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庄建东;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允华;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占伟;农村教师培训现状研究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姜利娜;信息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现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康德;教师专业发展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6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86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4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