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父母心理控制及自主支持与大学生未来规划:双元自主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0-06-19 20:26
【摘要】:大学生正处在从青少年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未来规划成为日渐突出的现实任务。他们一方面拥有更多自主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仍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他们渴望独立,但又需要指点和支持,这两方面如何作用于大学生的未来规划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聚焦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教养行为及其自身自主性水平,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此两者对大学生未来规划的影响情况和作用路径。其中,父母教养区分了父母心理控制与自主支持两种行为;自主性采用双元自主理论,从个体化自主和关系自主两方面进行考察;未来规划以未来取向的过程观为指导,从行动与情感两方面予以描述。问卷研究选取了60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父母自主支持问卷、双元自主性量表和未来规划与评价问卷,探究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教养行为与其未来规划的关系,并考察双元自主性在其中可能的中介作用。访谈研究围绕父母与大学生自身在未来规划上的不同作用角色,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2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父母、个体自身及两者间的互动对未来规划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在不同的未来发展领域中规划度不同,其中,受教育、职业领域未来规划较高,婚姻家庭领域未来规划较低;(2)就父母教养,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心理控制较低、父母自主支持较高;(3)大学生个体化自主和关系自主两种自主发展水平均较高,且关系自主的得分显著高于个体化自主;(4)父母心理控制是大学生未来情感体验的消极影响因素,且可以通过个体化自主和关系自主间接影响未来情感体验;父母自主支持是大学生未来规划行动及情感体验的积极影响因素,且可以通过个体化自主间接影响未来规划行动、通过个体化自主和关系自主间接影响未来情感体验;(5)在父母教养和个人发展要求之间,大学生依据自我意志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以平衡与父母的关系,促使亲子双方在未来规划上形成“个人主导,父母参与”的关系模式。在从父母和个体两方面探究大学生未来规划影响机制的过程中,体现了父母自主支持和自主性的适应性功能,及父母心理控制的非适应性功能。尤其对关系自主的关注,突显了在互依和孝道的文化观念下,对关系的自我认同在大学生适应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具有文化和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2;G78
【图文】:

未来规划,变化趋势,父母,情感体验


26受教育及职业情感态度上的得分均最低(未来情感体验的年级变化如图2)。图1 未来规划行动的年级变化趋势图2 未来情感体验的年级变化趋势3.3.4 父母心理控制、父母自主支持、双元自主性及未来规划的相关分析3.3.4.1 未来规划与父母心理控制、父母自主支持、双元自主性的相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如表 3-8),大学生未来受教育规划行动与父母自主支持的提供选择机会(r = .17,p < .01)、给出解释(r = .11,p < .01)、承认观点与感受(r = .15,p < .01)维度显著正相关,与个体化自主(r = .38,p < .01)和关系自主(r = .16,p < .01)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未来受教育情感体验与父母心理控制显著负相关(r = -.09

情感体验,变化趋势,父母,未来规划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受教育及职业情感态度上的得分均最低(未来情感体验的年级变化如图2)。图1 未来规划行动的年级变化趋势图2 未来情感体验的年级变化趋势3.3.4 父母心理控制、父母自主支持、双元自主性及未来规划的相关分析3.3.4.1 未来规划与父母心理控制、父母自主支持、双元自主性的相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如表 3-8),大学生未来受教育规划行动与父母自主支持的提供选择机会(r = .17,p < .01)、给出解释(r = .11,p < .01)、承认观点与感受(r = .15,p < .01)维度显著正相关,与个体化自主(r = .38,p < .01)和关系自主(r = .16,p < .01)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未来受教育情感体验与父母心理控制显著负相关(r = -.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春磊;崔婧;;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校园心理;2015年04期

2 方杰;温忠麟;张敏强;孙配贞;;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科学;2014年03期

3 王美芳;冯琳琳;张朋云;;父母控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5期

4 李彩娜;刘佳;黄凤;;依恋与大学生人际适应——个人自主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5 吴艳;温忠麟;;结构方程建模中的题目打包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6 刘霞;黄希庭;高芬芬;;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理论构想[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付春玲;施国春;;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影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李彩娜;邱莎莎;王文霞;;大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9 张玲玲;张文新;周秀琴;胡艺馨;王姝琼;;普高生与中职生的个人未来目标和担忧[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10 石丹理;韩晓燕;李美羚;;青少年对父母亲职及亲子关系质量的认知:香港与上海的比较[J];社会;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俏;父母控制与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关系:行为自主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21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721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b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