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异化的消解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0-0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梅,吕克广;试论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2 王勤;技术异化批判的深层透视[J];学术交流;1995年06期
3 胡红生;技术异化与“人”的失落[J];江汉论坛;2004年02期
4 隽鸿飞,丁梅;对科学技术异化根源的反思——从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谈起[J];学术交流;1999年02期
5 张玉春;科学技术异化与生态环境危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张晓鹏;基督教视域中的技术异化[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7 孔惠洁;走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误区[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8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国教师;2005年02期
9 刘宝存;技术异化时代的大学校长[J];科学中国人;2005年05期
10 杨永清;罗映光;;试论技术异化的不可避免[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俎营营;;技术异化的反思[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朱全义;;再论教育技术跨世纪发展战略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4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谢百治;;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起步——评中国电教协会2002年年会获奖论文及教学设计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建中;王应辉;;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物理实验[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包国光;梁丽;;试析现代技术异化的表现和根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高校论文优秀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实施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杨成岩;;高校教育技术发展制约因素剖析及对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技术,兴奋点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技术:在信息化进程中寻求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王爱胜;追寻曾经的足迹 向着未来进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4 实习生安转红;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市场三维推动[N];科技日报;2002年
5 路平丽;“教育技术产业化应用创新平台”启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湖南师范大学 彭绍东;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直面变革中的教育软件市场[N];科技日报;2002年
8 本版编辑 游泽清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沈书生;实效:需要有多少环节来保证?[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整理;“混合”:通向未来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四川省开江县电化教育馆 向勇;抛开弯路向坦途[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谢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聂竹明;从共享到共生的e-Learning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世雁;环境危机的多向度分析[D];东北大学;2002年
6 董传升;“科技奥运”的困境与消解[D];东北大学;2004年
7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10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伟;教育技术异化的消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涛;项目管理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文成;甘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晓娟;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D];吉林大学;2009年
6 高晶;基于Moodle平台的课程设计与开发[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杨靖;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魏丹丹;教育技术资源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朱震;基于教育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申恩林;教育技术对中小学教学改革支持的实践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81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78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