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3:20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攻击行为不仅包括有意伤害他人的言语或身体行为,也包括指向的对象在知晓的情况下通常有避免伤害的动机,在本研究中,攻击行为主要包括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敌对和愤怒四个方面。我们通过对生活压力事件和人格特质的调查,探讨两者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情境实验研究法进行研究。问卷调查的研究工具采用生活压力事件问卷、青少年大五人格特质问卷(NEO Five Factor Inventory,NFFI)和攻击行为问卷(Aggression Questionnaire,AQ)。施测之前先对攻击行为问卷进行修订,使其具有良好的信度,更适合本土被试。实验研究抽取问卷结果中高神经质和低宜人性以及低神经质和高宜人性的两组被试,通过生活压力事件做对比实验,考察两种人格特质在生活压力事件中攻击行为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通过对844名有效被试的施测,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半数以上的青少年攻击行为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有两成的青少年攻击行为水平偏高,仅有1%左右的青少年有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倾向。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压力事件是学习挫折和与父母交往两个事件;学习挫折、与父母交往、亲友变故和自我身心四个因子所产生的影响占所有压力事件产生影响的近六成。 (2)青少年攻击行为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看来高年级的攻击行为比低年级的强;攻击行为的部分因子同时在性别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身体攻击高于女生;女生的愤怒和敌对高于男生。 (3)生活压力事件和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和师长同伴交往、自我身心、与父母交往、恋爱和学习挫折五个因子对攻击行为做出预测。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也存在显著相关,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四个因子对攻击行为有预测力。人格特质的总预测力大于生活压力事件对攻击行为的预测力。 (4)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宜人性和责任心3个因子在生活压力事件和攻击行为间有中介效应。 (5)攻击行为的实验研究表明,不同人格特质的青少年在面临同样的生活压力事件时,表现出来的攻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青少年 攻击行为 生活压力事件 人格特质 辣椒酱实验法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13-14
- ABSTRACT14-16
- 第一章 绪论16-20
- 1.1 研究背景16-17
- 1.2 问题提出17-18
- 1.3 研究特色与创新18-20
- 1.3.1 研究对象18
- 1.3.2 研究工具18-19
- 1.3.3 研究内容19-20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0-44
- 2.1 攻击和攻击行为的涵义20-22
- 2.1.1 攻击的涵义20
- 2.1.2 攻击行为的涵义20-21
- 2.1.3 攻击行为的界定21-22
- 2.2 攻击行为的内在机制22-24
- 2.2.1 社会心理学观点——后天习得和攻击基模22-23
- 2.2.2 认知心理学观点23-24
- 2.3 攻击行为的分类24-26
- 2.4 攻击行为理论26-34
- 2.4.1 生物和本能观点26-27
- 2.4.2 挫折攻击理论27-30
- 2.4.3 攻击的习得理论30
- 2.4.4 攻击的整合理论30-34
- 2.5 攻击行为的研究方式34-37
- 2.5.1 攻击行为的问卷调查法34-35
- 2.5.2 攻击行为的实验研究法35-37
- 2.6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37-40
- 2.6.1 社会环境因素37-38
- 2.6.2 家庭环境因素38-39
- 2.6.3 自我和人格因素39-40
- 2.7 生活压力事件的综述40-41
- 2.7.1 生活压力事件涵义40-41
- 2.7.2 生活压力事件的相关研究41
- 2.8 人格特质的综述41-43
- 2.8.1 人格特质的涵义41-42
- 2.8.2 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42-43
- 2.9 攻击行为研究领域的展望43-44
- 第三章 理论构想44-47
- 3.1 研究目的44
- 3.2 理论构想44-46
- 3.3 研究假设46-47
- 第四章 实证研究一: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47-61
- 4.1 目的47
- 4.2 假设47
- 4.3 方法47-49
- 4.3.1 研究对象47
- 4.3.2 工具47-49
- 4.3.3 设计与程序49
- 4.3.4 分析策略49
- 4.4 结果49-59
- 4.4.1 青少年攻击行为总况49-50
- 4.4.2 青少年压力事件分析50-51
- 4.4.3 人口变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51-52
- 4.4.4 相关分析52-53
- 4.4.5 回归分析53-54
- 4.4.6 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54-59
- 4.5 小结59-61
- 第五章 实证研究二: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61-67
- 5.1 实验构想与设计61-62
- 5.1.1 实验构想61
- 5.1.2 实验设计61-62
- 5.2 被试的筛选和分组62
- 5.3 实施程序62-65
- 5.3.1 实验材料62
- 5.3.2 具体步骤62-65
- 5.4 整个实验设计图65
-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65
- 5.5.1 两组被试分配的辣椒酱数量65
- 5.5.2 两组被试的差异检验65
- 5.6 讨论与小结65-67
- 第六章 讨论和分析67-71
- 6.1 青少年攻击行为总况分析67-68
- 6.2 三者关系的讨论68-71
- 6.2.1 生活压力事件与攻击行为68-69
- 6.2.2 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69
- 6.2.3 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69-71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1-74
- 7.1 主要结论71
- 7.2 研究结果的现实意义71-72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8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1-82
- 致谢82-84
- 附录84-8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丹;初玉霞;;犯罪青少年心理状态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07期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0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