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07:10

  本文关键词: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塑造着人。在影响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的诸多因素中,符号塑造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学校场域下,语言符号以普涉性价值将学生被动分类,非语言符号于潜移默化处使学生自动逃离。语言符号主要是通过无声语言中的教学大纲、课本内容、学校的评价体系、教师的评语等规则形式制约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成绩的提高,有声语言以精密编码和限制编码的差异性导致了其学业成绩不良。非语言符号主要通过教师无声非语言中的身体距离、表情、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有声非语言中的语调和音量等折射出进城农民子女所处的学习困境。 通过分析符号塑造的过程可知,符号化的惯习和编码是导致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进城农民工子女因其生活习惯、禀赋系统和认知结构等惯习与城市学生不同从而造成他们融入城市困难,由于缺乏城市化符号的直接经验,原认知结构存在不足,同化阶段无法顺利进行,新知识的获得无从谈起,使他们难以走出学业成绩不良的困境。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语言编码多为限制性编码,这又与以精密编码为主的教学语言、学校文化墙、标语、手抄报等有着较大差异,加之教师期望效应所造成的标签理论,导致了课堂内外的区隔。 针对此问题,通过符号重塑,利用多元路径来提高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成绩:增强教材编制原则的灵活性和课程内容选择与进城农民工子女生活经验的融洽度,提高学校文化与学生本土文化的适切性及教师讲授中语言与学生编码的耦合度,加之进城农民工子女惯习的转换和使他们的父母教育期望与其学业要求相称。
【关键词】:符号 进城农民工子女 学业成绩不良者 惯习 编码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导论9-23
  • (一) 研究缘起和意义9-12
  • 1. 研究缘起9-11
  • 2. 研究意义11-12
  • (二) 相关研究综述12-17
  • 1. 国外有关符号塑造和弱势群体学业成绩研究述评12-15
  • 2. 国内符号塑造和流动人口子女学业成绩方面研究述评15-17
  • (三) 相关概念范畴界定17-20
  • 1. 符号和教育场域中的符号17-19
  • 2. 进城农民工子女19-20
  • 3. 学习成绩不良者20
  • (四) 研究方法和现场研究的路径设计20-23
  • 1. 研究方法20-21
  • 2. 非概率抽样和分类、情境资料获取21-23
  • 一、符号形塑: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形成的过程23-49
  • (一) 语言符号以普涉性价值将学生被动分类23-44
  • 1. 无声语言以规则性制约了学业成绩的提高24-39
  • 2. 有声语言因差异性造成了学业成绩不良39-44
  • (二) 非语言符号于潜移默化处使学习困难者自动逃离44-49
  • 1. 教师的无声非语言折射着学习困难者的境遇45-46
  • 2. 教师的有声非语言表征着教育者的心迹46-49
  • 二、符号化的惯习和编码: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之因49-60
  • (一) 城乡惯习之不同导致了“身心分离异乡客”49-55
  • 1. 惯习、场域的内涵49-50
  • 2. 城乡惯习差异使融入城市成为“美好的愿景”50-55
  • (二) 精密编码与限制编码的相异形成了“场域内外两区隔”55-60
  • 1. 语言编码的分类56
  • 2. 两种语言编码不同箝制着“缄默的大多数”56-60
  • 三、符号重塑:提高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多元路径60-72
  • (一) 国家教材编制的原则和内容选择60-63
  • 1. 教材编制原则与多方利益诉求的平衡性60-62
  • 2. 课程内容选择与进城农民工子女生活经验的融洽度62-63
  • (二) 学校文化的适切性和教学策略的灵活性63-67
  • 1. 学校文化与学生家庭文化、学生本土文化的适切性63-65
  • 2. 教师讲授策略的灵活性与学生编码系统的耦合度65-67
  • (三) 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惯习转化和父母教育期望67-72
  • 1. 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惯习的转换67-68
  • 2. 父母教育期望与其对子女学业要求相称性68-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79
  • 附录79-84
  • 致谢84-85
  •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兴鸣;;符号生产与社会秩序再生产——布迪厄符号权力理论的政治传播意蕴[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2 张意;符号权力和抵抗政治——布迪厄的文化理论[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3期

3 张立新;;符号暴力的受害者:大学生辍学现象透视——兼议布尔迪厄《再生产》、《继承人》和《国家精英》[J];江苏高教;2008年06期

4 辛丽春;王宪中;;教材构建的符号世界的局限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6年04期

5 吴康宁;知识的控制与分等:课程结构的社会学释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期

6 董标;符号、知识与课程——《学务纲要》百年的文化研究尝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7 赵宁宁;;存在性符号的人性化历程——课程研究问题史的文化哲学考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8 郭思乐;课程本体:从符号研究回归符号实践[J];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9 陈月茹;;教科书应该是权威吗[J];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10 靳玉乐;董小平;;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与主观建构——兼论课程与教学的内在整合[J];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庆艳;文化符号与人的创造本性[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桂香;教育符号化的困顿及其超越[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42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6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