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4 11:16

  本文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我国现阶段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意味着我国开始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逐渐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改革和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也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实践中,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片面的“升学—离农”取向的局限性目益凸显,难以满足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理论上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农”和“离农”之间陷入困境,为农论强调为农村、农业培养人才兼顾升学,离农论主张农村义务教育应和城市一样,培养合格公民和为学生升学服务。双方观点虽然各自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局限性亦不可忽视。 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必须综合考虑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和义务教育性质的要求。依据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民及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升学和就业的现实需要以及义务教育基础性、普及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应改变单一的“升学—离农”取向,消除“为农”与“离农”的对立,立足农村实际,坚持为城乡一体化服务的方向,以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确立合格公民、升学预备和就业准备多元整合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农村义务教育 培养目标 教劳结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3
  • (一) 问题的提出8-12
  • (二) 研究的基本思路12
  • (三) 研究的主要方法12-13
  • 一、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在城乡一体化中的地位13-15
  • (一) 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13-14
  • (二) 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14-15
  • 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困境15-22
  • (一) 实践中的困境15-16
  • 1. 单一的"升学—离农"目标取向难以满足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15-16
  • 2. 单一的"升学—离农"目标取向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16
  • (二) 理论上的困境16-22
  • 1. 为农教育的合理性与局限性17-20
  • 2. 离农教育的合理性与局限性20-22
  • 三、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依据22-34
  • (一) 社会因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22-26
  • 1.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要求22-25
  •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25-26
  • (二) 个人因素:农村义务教育主体的现实需要26-30
  • 1. 升学是农民及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最大愿望,但要受到诸多客观条件制约26-28
  • 2. 就业仍是农民及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客观需要28-29
  • 3. 农民及其子女教育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状态29-30
  • (三) 教育因素:义务教育的性质30-34
  • 1. 义务教育的基础性30
  • 2. 义务教育的普及性30-32
  • 3. 义务教育的全面性32-34
  • 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体系构想34-43
  • (一) 坚持为城乡一体化服务的办学方向34-37
  • (二) 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整合37-43
  • 1. 合格公民37-39
  • 2. 升学预备与就业准备39-41
  • 3. 农村义务教育多元整合培养目标的确立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衍华;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探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瑞书;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D];西南大学;2012年

3 王丽娜;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20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d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