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转向: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近30年回顾与反思——以中国期刊网录入论文为例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转向: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近30年回顾与反思——以中国期刊网录入论文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后现代教育研究在我国大陆有近30年的历史,大致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尝试期、90年代的持续发展期以及21世纪初近10年的高涨期。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的节律深受哲学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其研究主体主要是中青年学者群体,从研究旨趣看,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实践关怀意识,近30年来,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经历了一条由引进、介绍到本土化尝试的内在发展轨迹。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教育研究 回顾 反思 中国期刊网 后现代转向 后现代教育思想 世纪初 持续发展 本土化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背景下的中国教育的现代性问题研究”(编号:FAB08053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寻求中西教育的价值接点:西方现当代教育思潮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选择”(编号:20070420313)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0-01
【正文快照】: 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引起了我国大陆学者注意,至今有近30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成为我国学界的流行话语,深深影响着我国学人的理论思维和研究行为。教育界也不例外。近30年来,后现代教育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有什么特点,意义和问题何在,本文尝试对此做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远军,李春玲;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郭毅生;辉煌与黯淡同在——在新世纪门槛前回顾与反思太平天国历史[J];学术论坛;2001年01期
3 康长青,杨熙;当代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4 李军林;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5 何红玲,夏家夫;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04期
6 李亚东;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贺群;胡文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回顾与反思[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孙涛;刘虹嘉;;全纳教育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年05期
9 葛景春;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回顾和反思[J];中州学刊;2000年01期
10 葛培华;对我国农民工流动的回顾与反思[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学明;;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从与后现代主义对立的视角看[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高彦;;深度的丧失与平淡的复制——以后现代主义视觉观照王朔的爱情观[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3 刘惠瑾;;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耀堂;;中国传统图形如何再生?——也从西方取经,并再理解“后现代主义”[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程萍;李广洲;;后现代课程观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后现代观念[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7 栗华;焦明甲;;新时期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其历史命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王朝铭;;我厂无氰镀锌工艺技术回顾[A];贵阳电镀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白兴易;;论现代家具与后现代家具的风格[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琛;;论中国旅游容量研究的误区[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银屏;后现代主义的由来[N];山西党校报;2010年
2 段忠桥编译;全球化问题与后现代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向燕南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并未因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而失去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解国记 阮大华 田朝晖;光大传统文化,抵御后现代主义消极影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本报记者 闻西;狂放与荒诞[N];中国花卉报;2007年
6 主编 董少鹏;反思基金[N];财经时报;2001年
7 陆亨俊;对“新经济”的几点反思[N];经济参考报;2001年
8 韩强;反思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2年
9 华明;冷眼看后现代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范玮;反思对于我们的价值[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4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俞海洛;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曙豪;解构与颠覆的喜剧[D];苏州大学;2006年
8 黄映恺;20世纪书法美学的建构与反思[D];浙江大学;2007年
9 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傅光明;老舍之死与口述历史[D];河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湘屏;新疆改革开放以来汉维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D];新疆大学;2005年
2 李大恒;回顾中反思[D];山东大学;2006年
3 陈国战;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回顾与反思[D];山东大学;2007年
4 马福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甘肃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涛;“教授治校”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引进的回顾与反思[D];山西大学;2005年
6 陈志萍;1914-2000年的“教育概论”教科书[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晓帆;中学语文课中鲁迅作品教学的回顾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丽;企业文化建设的反思[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张海舰;基于反思的发展性教育实习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宁晓江;建筑的后现代语境[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转向: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近30年回顾与反思——以中国期刊网录入论文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35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