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技术视野下视觉文化的研究框架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技术视野下视觉文化的研究框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视觉文化的出现,带来了西方文化在经历了一次"语言论转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转向,即"视觉转向"。近代意义上的视觉文化研究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可以用"图像、技术、文化"这三个关键词来理解视觉文化的演变。视觉文化研究已然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领域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成为共识。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人员,承担着对"图像、技术、文化"深刻解读的重任,有必要了解如何站在教育技术专业领域内,审视教育技术话语中视觉文化研究的历程,搭建教育技术领域内的视觉文化研究框架,以确定现阶段视觉文化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研究框架,正是基于当今视觉文化研究在本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阶段而搭建的,而且这些研究内容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有关视觉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任何有关视觉文化的深入和拓展研究都将以此为基础。
【作者单位】: 南京市鼓楼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教育技术 视觉文化 研究框架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从20世纪50年代,“文化研究”这一特定的知识—思想探求领域的研究诞生以来,人们对各类文化的研究显得越来越敏锐,也更加系统。在这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经历了在文化观念上认知的不同,如从最初的狭义文化观念认为文化是精英文化或高雅文化,逐渐转变为文化不应等同于以高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绪明;;超越之维的后现代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张舒予,朱静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崔学敬;;议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01期
4 齐立森;;视觉文化研究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启示[J];教育信息化;2006年19期
5 杜娟;;视觉的快感——消费时代的审美趋向[J];齐鲁艺苑;2006年05期
6 吕逸新;;生态审美的意蕴——存在意义的建构与澄明[J];社会科学家;2006年02期
7 黄琴;青少年德育视野中的公益广告特点[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年05期
8 张贤根;论广告诉求及其唯美实现——一种艺术现象学的视野[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邹凤波;广告的审美生成及其游戏[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桑大鹏;论玄奥智慧与诗性感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翔;福柯与批判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玉清;明清医学再认识[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王庆丰;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4 武飞;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D];山东大学;2006年
5 姜佑福;论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观念”的基本差别[D];复旦大学;2006年
6 孙磊;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D];复旦大学;2006年
7 蔡剑锋;从抽象个体到现实的个人[D];复旦大学;2006年
8 林光华;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诗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季涛;法律之思[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陈文育;图像时代的美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斌;中国新诗合法性危机的语境渊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晓燕;丰子恺散文论[D];苏州大学;2005年
3 黄琴;青少年道德教育视域中的公益广告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洁;全球化语境下的视觉文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宇宙;游戏在真实与虚拟的世界[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6 孟晓辉;视觉文化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创新[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7 晏慧文;网络视觉文化传播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罗益民;巴赫金未完成性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雷;视觉文化的形成和审美特性的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郭娟;数字图像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征稿函[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2 姜淑慧;张舒予;;视觉文化“四因说”对教育资源开发者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胡晓玲;;非师范类高校教育技术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4期
4 唐岩;王念春;;基于视觉文化思考的网络课程视频制作专业化策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7期
5 王余勤;;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困境与出路[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6 陈儒;陈丽坚;;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觉教育信息有效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7 ;全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暨智能教育装备设计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4期
8 余青兰;郑旭东;严莉;;格局的变更与研究的深化——2010年《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解读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9 李娜;;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及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5期
10 王红艳;;就业引领的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文茜;张哲;张远峰;王涛;;构建和谐的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方案体系[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继兰邋汪建根;艺术教育要回应新境遇的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张强;踪迹学[N];美术报;2006年
3 王吉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问题探析[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信息化驶入快车道[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潘克明;率先基本实现首都教育信息化[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7 王大根;“读图时代”的美术教育[N];文汇报;2003年
8 湖南师范大学 彭绍东;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陈曦;教育信息化将以应用为导向[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魏德运 黎荔;视觉素养教育亟须提高[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蓉;信息技术支撑下基础学力“读写算”的意义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焦万里;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满意度调查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崔晋明;校园视觉文化艺术设计形式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4 于红;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慧;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育技术专业学生PLE的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博;教育技术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案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敏;LAMS在教育技术专业本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念春;基于视觉文化思考的网络课程视频资源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小多;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视觉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丽敏;读图时代的图像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技术视野下视觉文化的研究框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0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60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