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新课程的推进急需教师评价素养的跟进——兼议教师评价素养欠缺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7-06-21 21:06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的推进急需教师评价素养的跟进——兼议教师评价素养欠缺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评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中的教师评价素养一直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规范和引领不适当,职前教师教育关于教师评价素养课程的缺失,评价实践的随意性,外部评价的强势阻碍了教师评价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等。提高教师评价素养的主要措施有:进一步规范教师从业标准;重新修订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对评价实践的专业引领;重新倡导教师日常评价的话语权;以项目促发展。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评价素养 欠缺 应对策略
【基金】:2009年度宁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问题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当前,教师评价素养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新课程向纵深发展并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重新认识并重视教师评价素养的培养,应该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迅速创造条件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一、评价素养欠缺的原因(一)制度的规范和引领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盛兵;我国高师课程体系的缺失——人文性和师范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少非;校内考试监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声明[J];新课程(教研);2011年08期

2 佟鹏翼;;教师要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J];新课程(教研);2011年08期

3 曹东明;;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4 宣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9期

5 张殿华;;新课程理念下需要什么样的班主任[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7期

6 叶燕红;毛杨林;;树面镜子照亮自己——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发展[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7 金连平;;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本质[J];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8 马丽;;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转换[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9 刘广清;;网络多媒体在新课程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5期

10 陈克烈;;解读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设计[J];广西教育;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新课程下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的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尤敬党;;培育课程意识 完善过程管理——高中研究性学习实践与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刘公颍;;新课程电视教学片浅探[A];中国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4 庞锦艳;;实施科教兴垦战略 推动教改的发展——巨浪牧场教育发展初探[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陈慧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的生活质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季苹;;美国校长培训新课程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谭均明;;课程改革与教师心理适应问题的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冯丽娟;;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内外”兼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周艳卉;;教师自身如何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压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刘咏燕;熊晓琳;;试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新特点[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 房超平;多元结合织起新课程培训网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翟召博;新课程与“猫论”[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翟召博;新课程与“猫论”[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湖南省益阳市一中 张先珍;新课程与创新型英语教师素质[N];光明日报;2005年

5 贺永建;新课程与班主任角色[N];张掖日报;2005年

6 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教研室 白守双;新课程下备课的“六备”[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山西省夏县尉郭中心校 陆晓慧;浅谈新课程与教师[N];科学导报;2010年

8 李朝明;新课程新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高子阳;你有资格做新课程教师吗?[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翟召博;新课程与“教书”[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健;教学实践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占宝;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海银;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顾志红;新课程的教师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苟萍;新课程校本教师培训现状与内部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秋玲;新课程的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亮;论学习方式的变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吉标;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教学思维方式转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国平;新课程背景下优质学校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袁志芬;粤北农村新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的推进急需教师评价素养的跟进——兼议教师评价素养欠缺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69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9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