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多种测量理论相结合的命题质量评价

发布时间:2017-07-06 04:13

  本文关键词:多种测量理论相结合的命题质量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测量理论 结合 命题 评价


【摘要】:从试卷和试题两个层面讨论了经典测量理论、概化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相结合进行命题质量评价的方法。在试卷质量评价上,概化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在效度的分析上沿用的经典测量理论的分析框架。但在信度的分析上,它们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经典测量理论作出了有益的改进。在结合三种测量理论进行信度分析时,应当根据信度分析的任务要求和研究目的来有区别地进行选择。在试题质量评价上,项目反应理论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但也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
【作者单位】: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关键词】测量理论 结合 命题 评价
【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多种测量理论相结合的命题质量评价研究”(B07106)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4.74
【正文快照】: 1引言命题是教育考试中的核心环节,如何确保并不断提高命题的质量始终是教育考试命题工作中头等重要的大事。要做到命题的科学、准确、规范和公平,必须开展命题质量评价。而如何客观、全面而准确地对命题质量进行评价是命题工作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从实践方面来说,命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庆科,房洁;经典测验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的对比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杨志明,张雷,马世晔;从多元概化理论看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改进[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涛;;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测量理论的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魏高峡;李佑发;孙晓敏;;概化理论及其在运动成绩主观评定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丁树良,周新莲;一种新的信度估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熊建华,丁树良,漆书青,戴海崎;用测验信息量分析试卷质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5 罗芬,丁树良,胡小松,万宇文,甘登文;基于IRT若干参数估计方式的比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6 丁树良,罗芬,熊建华,万中英;项目反应理论中参数的双重两步迭代估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谭云兰,丁树良,辛锐铭;基于IRT模型的BP神经网络降维法参数估计及其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王茜娟,丁树良,谭渊;按c-分层不定长CAT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黄华彩,丁树良,罗芬;IRT框架下的SQRT/EM参数估计方法及应用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熊建华,丁树良;Haebara等值方法及其加权准则[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晓俊;组织中员工心智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吕航;激励与约束——对我国高校业绩津贴分配制度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孟慧;企业管理者大五人格特质、特质目标定向和变革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彭平;评价中心的测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小云;人力资源测评效标模型:效度概化的视角[D];浙江大学;2005年

7 蔡圣刚;人格测量中的概率展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盖乃诚;国有企事业单位气氛与员工行为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周世杰;儿童记忆成套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强;企业普通员工招聘筛选量表的编制与施测[D];河南大学;2005年

2 林旭;全国统一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利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3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丁金芳;基于Web的化学自适应测验系统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纪凌开;拓广分部评分模型(GPCM)及应用EM算法的参数估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熊建华;项目反应理论(IRT)中等值方法及其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康;卫生统计学题库多目标组卷策略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8 陈建平;基于数据仓库的房屋维修基金管理分析系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胡启敏;基于J2EE的程序设计智能教学软件平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姜立利;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其人格、交往归因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秀君,苏永华;概化理论在国家公务员面试评分中的应用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1年01期

2 李伟明;心理计量学的长足进步[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3 唐宁玉;三种心理测量理论的信度观[J];心理科学;1994年01期

4 杨志明,张雷,马世晔;从多元概化理论看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改进[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5 刘远我,张厚粲;概化理论在作文评分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学报;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如;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与认识[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应义斌,金娟琴;加强与科研结合,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1998年06期

3 王晓华;;多种测量理论相结合的命题质量评价[J];中国考试;2010年06期

4 徐廷福;邓小平教劳结合思想探新[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5 唐如前;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双向结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谢诗茂;论学校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7 姜月;试论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结合[J];辽宁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8 应正正;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电教媒体与教师主导的作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安春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10 王鸿燕;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中若干关系的处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宏科;王庆芬;李光;;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何立国;周爱保;;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的概化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敏强;黎光明;;四种IRT多级反应模型观察分数等值比较[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林香;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以人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新梅;论新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D];新疆大学;2009年

3 陆正林;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教劳结合理[D];苏州大学;2007年

4 王昌英;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哲学视角及其当代观照[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24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24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6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