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躯体与心理疾病:躯体化问题的跨文化视角

发布时间:2017-07-06 09:12

  本文关键词:躯体与心理疾病:躯体化问题的跨文化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躯体 心理疾病 心理问题躯体化 跨文化研究


【摘要】:躯体化作为现代医学界一大困扰,因其缺少器质性依据而徒有症状表达而被划分心理疾病的范畴。这一划分实质上体现了西方身心二元论的影响,但这一理念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民族。世界各地不同的躯体化报告率为躯体化问题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契机,其后隐藏的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不同身体观与疾病观以及相应治疗惯习。在一个素来提倡身心合一的文化中,躯体化更应被视为一种普遍的求诊动机与主诉方式,而不是难以理解的心理障碍。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
【关键词】躯体 心理疾病 心理问题躯体化 跨文化研究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SH044)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躯体化的概念起源与流变所谓“心理问题的躯体化”是指人们在发生心理不适时,不是或较少以焦虑、恐惧及情绪变化等心理化的方式呈现,而是以头痛、腰痛和胸痛等躯体症状的方式呈现。最常见的躯体化症状为头昏、头痛、耳鸣、乏力、睡眠障碍、胸闷、心慌、慢性疼痛、咽喉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清涛,李广,马秀青;内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2 陈建华,周淑荣;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中精神障碍患者的躯体主诉[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新建,张秋霞;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董燕,周晓梅,侯桂芝,刘新民;军队综合医院临床心理科559例患者相关情况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3 常永才;文化与心理健康观念的研究:分析的框架与意义[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刘妹华;海普林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并延长留置时间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年16期

5 周达君,边江红,张天布,毛东升;从医者主体的角度处理医患关系[J];医学与哲学;2001年11期

6 黄汉腾,赵菊丛;顺应医学模式转变 建立肿瘤心理学科[J];中国医院管理;2000年12期

7 周敏娟;姚立旗;;综合医院心理疾患的误诊资源浪费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2期

8 肖灿华!510515广州市,郭爱敏;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07期

9 邓云龙,唐秋萍;综合医院躯体形式障碍患者MMPI特征[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10 宋金辉,徐金枝;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J];中国康复;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应荐;滋阴法治疗肾虚型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叶斌;影响力模式:对中国人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向阳;沙盘游戏疗法及其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实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莉;童话心理分析及其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运用[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崔君红;中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及其与羞耻感和问题认知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袁玲红;论中国儒、道、佛心性修养说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碰撞与交融[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董彦皓;中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特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越异;情绪应对及其临床价值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金明权;大庆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鞠丹;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及其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杨倩;中医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及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建明;认知及心理健康因素对大学生心理求助的影响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季建林,赵梅,王崇顺;抑郁症门诊患者躯体症状主诉及疗效比较[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10期

2 曹红,雷征霖,洪晓军;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坤,徐静莉;试析大学校园中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贾振 ,杨亚军;宽容别人 调节自我——一位教师转化一名患心理疾病学生的动人故事[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1年04期

3 曾维菊;;浅谈大学生心理情绪的调节[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庄和美;浅析大学生的心理病态现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5期

5 程振凯;;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预防与疏导[J];中州学刊;2007年05期

6 张春花;;浅析中学体育教育的心理功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1期

7 张小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才成长[J];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张庆民;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9 谌爱容;;阅读疗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2期

10 项付洲;;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河南农业;2007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彩娥;张安让;苗维进;;自我设障倾向的形成与矫正[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张华;伍友梅;;学生心理疾病的体育疗法[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华琳;周瑞兰;樊立凤;;260例青少年学生心理疾病的临床资料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金忠伟;;高职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现[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朝廷;;青少年“明星崇拜”心理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陈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7 周伟文;;女大学生心理疾病与自杀意念的归因分析及可行性干预方案——社会学及社会性别分析视角[A];中国大陆妇女危机干预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娟;;我国城乡文化差异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和发展的影响[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虹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鉴别与预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正林;;预防心理疾病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旋律[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杜伟静;“90后”脆弱心理的背后[N];大庆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鄢朝晖 通讯员 赖於艳;“心理导航”拨开学生心灵迷雾[N];江西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赵雅静;青少年厌学:心理疾病需科学对待[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 心理疾病咨询活动受关注[N];山西日报;2007年

5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罗照春;大学生“心病”何来又何去[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罗照春;重视大学生心病防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李国红;呼兰:心理老师跳楼自杀,,压力何来[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记者 单纯刚;河南一对双胞胎,因落榜“快成废人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记者 刘联邋实习生 李轻舟;心理咨询助孩子解心结[N];珠海特区报;2007年

10 高海祥 (作者单位:天水市麦积区伯阳初级中学);初中生心理调适[N];甘肃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郗浩丽;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胤;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2 杨娣;我国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徐丽;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曹智荣;中西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的比较[D];郑州大学;2006年

5 杨峰;大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柳忠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曲颖;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及其本土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武小林;加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蔡春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翁春兰;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25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25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1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