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三款数学教育软件的比较与设计思想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6 12:22

  本文关键词:三款数学教育软件的比较与设计思想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信息化 数学教育软件 超级画板 几何画板 Math.


【摘要】:为了推动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以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国家每年投入巨大,其中相当部分的经费用于购买外国的软件。本文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三款数学教育软件加以比较,分析其设计思想与得失,对学科教学软件研发工作提出了几点期望。通过具体的对比,论述了在教育信息化中大力推广优秀国产软件的必要与可能。最后对如何评价、选择教育软件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数学教育软件 超级画板 几何画板 Math.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村镇教育资源配置与远程服务关键技术研究”(计划编号:2006BAJ07B06) “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编号:2006BAH02A24)的资助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教育信息化选用软件现状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了《中小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华卿,曾艳;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生成算法及其实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冯山,许毅,徐澍,朱大勇;智能教育物理平台中层次结构的图元知识表示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张景中;彭翕成;;函数作图软件的评价和选择[J];数学通报;2007年08期

4 张景中;江春莲;彭翕成;;《动态几何》课程的开设在数学教与学中的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建文;宫树梅;;关于在师范院校开展“Z+Z智能教育平台”课程教学的探索[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宁学;作业系统中计算类主观题处理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陈澎;GeoSmarter通用地理教育平台的支撑理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3 江建国;iGeo:智能几何软件的定理证明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锦;企业技术能力激活机理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徐m:浙;论张景中的数学教育思想[D];广州大学;2007年

3 石磊;基于“Z+Z”智能教育平台的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光璧,张铁声;基于相似性的探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J];教育研究;1995年11期

2 王光生;何克抗;;Microsoft Student Graphing Calculator支持下的函数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莉;约翰·加德纳;帕米拉·柯文;;教育信息化和未来学校教育模式——透视伍德的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框架[J];教育信息化;2005年12期

2 姜一明;;推动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几点对策[J];吉林教育;2006年11期

3 丁光生;;走进“教育e时代”——广州教育信息化创新和发展经验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4期

4 唐开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障碍与应对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20期

5 邓正益;;寄语2009年教育信息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1期

6 李泽军;;“校校通”“班班通”之后通什么?[J];上海教育;2009年08期

7 王峰;刘智松;;龙游桥下小学教育信息化之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Z1期

8 隗爽;;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回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14期

9 一木;;华北、东北电教馆协作会暨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召开[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9期

10 吴学梅;;陈春雷: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开拓者[J];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邓长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沈占会;;利用网络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白红武;;浅谈地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A];向数字化转型的图书馆工作[C];2004年

8 杨改学;;教育信息化是西部和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阎保平;;网络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之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10 宁滨;;建立教育信息化课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飞;2009十大教育信息化事件[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孙靖宇 见习记者 黄虹光;我市教育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N];拉萨晚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朱毅;教育信息化 期待产业变革[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6年

4 记者 吴苡婷;促进传统教学向现代化转型[N];上海科技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莉 刘倩茹;连通世界 开阔眼界[N];西藏日报(汉);2011年

6 记者 陈淑娟;教育信息化也要消除“孤岛”[N];计算机世界;2007年

7 本报记者 夏静 通讯员 冯俊杰;教育信息化的“湖北模式”[N];光明日报;2009年

8 李志;教育信息化,,从家校通开始号脉[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9 记者  吴晓红;网上就能跟幼教学育儿经[N];苏州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宇 通讯员 王树军 谷峰;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N];秦皇岛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钟金宏;教案的有效组织工具[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4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娄晶;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荆永君;教育资源分布式配送与调度算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品勇;基于本体理论的网络教学适应性及其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思伟;面向数字化校园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巍;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惠宏伟;面向数字化校园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刘荣;基于学校知识管理的中学教师教研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余寺涌;中国法学教育网络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赵欣;师生协作型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安胜;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孔艳;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整合与重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曹惠芳;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26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26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e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