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职业探索发展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职业探索发展特点研究
【摘要】:职业探索的目的在于职业目标的定位。在我国,有关青少年职业探索发展特点的研究甚少,青少年普遍缺乏相关的职业启蒙教育,职业探索活动也很少。鉴于此,本研究通过修订适合中国国情的青少年职业探索问卷,用之探索中国青少年职业探索的发展特点,从而为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青少年 职业探索 发展特点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0829)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职业探索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贯穿于整个职业心理辅导理论发展的全过程,是在整合精神分析学、个体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学者Super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五阶段论,即:成长期(4-13岁)、探索期(14-24岁)、建立期(25-44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国春;;大学生职业探索的现状与成因[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丽华;;大学生职位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5期
2 郑久华;叶露露;陈妍;张淑华;;中学生职业探索问卷的修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宁;高中生职业探索发展现状及干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天阳;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蔡雯婷;硕士研究生主观职业障碍、职业探索行为的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邓艳慧;高中生自我、职业探索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及干预技术设计[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发展特点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林玲;连榕;;福建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性测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王英春;邹泓;;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4 沃建中;王烨晖;刘彩梅;林崇德;;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5 聂衍刚;林崇德;彭以松;丁莉;甘秀英;;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J];心理学报;2008年09期
6 刘艳;邹泓;蒋索;;青少年与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7 谷金枝;侯丽芳;董圣鸿;;我国青少年适应问题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熊恋;凌辉;叶玲;;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9 张建人;杨喜英;熊恋;凌辉;;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10 张丽华;张索玲;侯文婷;;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衍刚;郑雪;;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特点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大均;赵丽霞;;青少年社会自我发展特点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烨晖;;青少年顿悟能力的发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菲;谷传华;;青少年社会性问题解决发展特点[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郭成;张大均;;青少年学科学业自我的发展特点[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蒋索;邹泓;;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发展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程科;黄希庭;王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程科;黄希庭;王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殷晓菲;刘长江;;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发展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春雷;梁福成;王雪艳;;青少年价值观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陈坤黄志斌;共同关注网络健康[N];科技日报;2002年
2 新华社记者 李俊义;让迷信远离青少年[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记者 马宏图 李晓玮;加强法制教育让青少年远离犯罪[N];河南日报;2000年
4 记者 吕诺;全国青少年应该成为生力军[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西城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青少年科技英才在这里成长[N];北京科技报;2000年
6 王琰;青少年与艾滋病防治[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北京市健康教育中心;青少年的心理卫生[N];大众科技报;2000年
8 曹振邦;培养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 [N];甘肃日报;2002年
9 李生贵;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N];河北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沈祖芸;警惕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2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代祺;我国城市青少年从众、不从众与反从众消费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克祖;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康廷虎;情景识别过程中的信息搜索与整合[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正林;人类青少年视网膜黄斑退化疾病基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刘凌;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发展及其与母婴依恋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君;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娓;青少年学科学业自我量表的修订及西南地区常模编制[D];西南大学;2008年
3 韦炜;青少年独立能力的量表编制与现状测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士梅;青少年学业情绪发展特点及其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邓文君;不同自尊水平青少年的自我防御方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丁莉;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D];广州大学;2008年
7 郝雪;新时期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的措施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婉丽;浅析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青少年德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文军;科学普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10 李寒梅;大众文化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46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4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