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城、乡大学生的群体偏爱及其与内隐自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7-19 06:11

  本文关键词:城、乡大学生的群体偏爱及其与内隐自卑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偏爱 社会认同 内隐自卑 AMP


【摘要】: 社会认同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将人群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的同时产生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偏见的态度倾向;而当个体本身为弱势群体内成员时,便存在外群体偏爱的可能性,社会认同理论解释为弱势群体成员对其群体的低认同或者根本不认同,越不认同其内群体,其发生外群体偏爱的可能性越高。本研究便是建立在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三个研究来探讨城乡大学生群体偏爱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城市籍和农村籍大学生,选取河北保定市某高校大学本科生193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农村籍大学生97人,城市籍大学生96人。研究一编制了群体偏爱问卷来外显地测量城乡大学生对本群体和外群体的偏爱水平;研究二用情感错误归因法来探讨城乡大学生的内隐群体态度,以丰富单一外显测量所带来的缺陷;研究三用CFII量表测量城乡大学生的内隐自卑水平,并探讨内隐自卑与内隐群体偏爱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三个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无论城市籍还是农村籍大学生,在外显群体偏爱量表中都表现出更多的内群体偏爱。 (2)通过内隐测量,城市籍大学生更偏爱内群体,而农村籍大学生群体态度不显著。 (3)农村籍大学生的内隐自卑与内隐群体偏爱存在相关,表现为自卑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外群体偏爱;城市籍大学生内隐自卑的与内隐群体偏爱不存在相关。
【关键词】:群体偏爱 社会认同 内隐自卑 AMP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第1章 文献综述11-21
  • 1.1 群体偏爱11-15
  • 1.1.1 概述11
  • 1.1.2 关于内群体偏爱的理论支持11-13
  • 1.1.3 关于外群体偏爱的理论支持13-14
  • 1.1.4 研究方法14-15
  • 1.2 自卑15-17
  • 1.2.1 概述15-17
  • 1.2.2 研究方法17
  • 1.3 研究背景17-21
  • 1.3.1 研究对象17-18
  • 1.3.2 关于城乡大学生的研究进展18-21
  • 第2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21-23
  • 2.1 问题提出21-22
  • 2.2 研究假设22-23
  • 第3章 研究方法23-39
  • 3.1 研究一:城乡大学生的外显群体偏爱研究23-32
  • 3.1.1 研究目的23
  • 3.1.2 研究工具的编制23-24
  • 3.1.3 正式测试24-27
  • 3.1.4 测量结果分析27-30
  • 3.1.5 讨论30-32
  • 3.2 研究二:城乡大学生内隐群体偏爱研究32-36
  • 3.2.1 研究目的32
  • 3.2.2 被试32
  • 3.2.3 实验步骤32-34
  • 3.2.4 结果分析34-35
  • 3.2.5 讨论35-36
  • 3.3 研究三:城乡大学生的内隐自卑及其与内隐群体偏爱的关系36-39
  • 3.3.1 研究目的36
  • 3.3.2 研究工具36-37
  • 3.3.3 被试37
  • 3.3.4 结果分析37-38
  • 3.3.5 讨论38-39
  • 第4章 总讨论39-42
  • 4.1 城、乡大学生群体偏爱的特点39-40
  • 4.2 研究方法40-41
  • 4.3 研究意义41-42
  • 第5章 总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5
  • 附录45-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9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翠蓉;周成军;蔡妩萍;;师范生认识信念的外显与内隐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叶娜;佐斌;张陆;;群体水平的自我参照:判断外群体的参照标准[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叶娜;佐斌;张陆;;群体水平的自我参照:判断外群体的参照标准[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佐斌;孙利;;教师职业认同的三种研究范式及结果一致性[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彭;葛国宏;严建雯;张红;;大学生独生子女刻板印象及其内-外群体效应[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勇 黄希庭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身份凸显性:自我的“操盘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林立公;小留学生:需要关注的海外群体[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高方;户外旅游:一种时尚在边城[N];新疆日报(汉);2004年

4 本报记者 邹愚;福建18家地下钱庄覆灭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5 本报记者 郭婷婷;行者老枪[N];黔西南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吴萍;海外寻梦[N];计算机世界;2003年

7 班淼琦;楼盘案名房地产营销先锋[N];中国企业报;2004年

8 吴宗友 翟玉龙;社区组织的形态培育和角色定位[N];中国社会报;2003年

9 北京知行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孙树杰;脱离安全层高薪不胜寒[N];中国经营报;2003年

10 董晓萍;独女留学何如之[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潇;城、乡大学生的群体偏爱及其与内隐自卑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0年

2 黄鹏;中文版内隐联想-焦虑测验的编制及其结合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3 汪伟;大学生内隐助人态度及其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4 赵晓露;“90后”大学生自我概念、群体身份认同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森森;内群体效应的电生理学研究及群体规模对该效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杜秀芳;熟悉性对外群体同质性效应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孙延成;大学生学科—职业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顾卓筠;黄金分割与内隐测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柳艳;社会公众的教育观念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广州地区社会样本分析[D];广州大学;2010年

10 任淑红;内外群体情景中信息类型对第三人效应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61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61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a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