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中学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本文关键词:地震灾区中学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更多相关文章: 中学特岗教师 心理健康 地震灾区 症状自评量表
【摘要】:目的探讨四川省地震1年后灾区中学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省安县、江油市、都江堰市等地区64名中学特岗教师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灾区中学特岗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率为51.56%,特岗教师的得分与全国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2男女特岗教师9个因子得分与全国男女常模因子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特岗男女教师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来自城市的特岗教师SCL-90量表总均分、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来自农村的特岗教师。结论灾区中学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及早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学特岗教师 心理健康 地震灾区 症状自评量表
【基金】:安徽师范大学重点研究课题科研项目“灾区中小学学校心理援助体系与制度建设”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Xzd008)
【分类号】:G443
【正文快照】: 5.12汶川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社会生活、生产造成破坏,也极大影响了灾区的教育教学活动。研究发现,巨大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躯体和心理健康有着明显和持久的影响[1]。为了恢复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新增了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华;戴海崎;;SCL-90量表评价[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年02期
2 王大模;冯小静;;对四川汶川“5.12”大地震震灾伤员的心理救助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3 杨红梅;张晓明;张康莉;;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官兵早期心理健康状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4 刘欣;陈青萍;;来自地震灾区大学生心理应激特征与干预策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5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6 王灿,金长山,李春泉,于柏松;中学教师SCL-90测试结果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朱蕾;;提高灾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康复教育能力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24期
8 杨艳杰;乔正学;邱晓惠;杨秀贤;张嫒嫒;张翠;王凯;刘建平;陶雨春;;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12期
9 陈树林,李凌江;SCL-90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的再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年05期
10 冯琼;周义文;;灾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3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王晓滨;高原作业人群心理适应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3 于爱萍;李培培;张黎明;;合肥市托幼机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4 杨海;娄振山;;血液透析患者社会心理状况相关分析[J];安徽医药;2007年05期
5 石常秀;;皖西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及与全国常模的对照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宋岩松;;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方百盈;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安徽体育科技;1999年03期
8 陶英朴;对运动员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0年03期
9 吴新雷;刘海燕;;重点高中学生运动情绪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10 翟长平;;伴危险行为精神疾病患者亲属的心理卫生状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宏耕;程明;李永贵;;试论中医心理评定量表的编制、应用与现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李卫华;马喜亭;;某航空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及生活压力调查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郭汲源;贾海涛;侯振成;李继阳;李富和;赵祖安;;北京市某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刘堂龙;胡恒章;陈亚萍;劳建兰;吴红霞;;宁波公交汽车131例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A];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顺梅;汪云;;大学生心理普查中的测验误差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林锐;杨洁;刘颖;张虹;;针灸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评价量表介绍[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燕真;杨莎;彭玉琳;张虹;;从选穴探讨针灸治疗PTSD[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鲲鹏;地震灾后医疗救助评估与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业康;新疆农牧区13-15岁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粟胜勇;颈椎病颈痛与失眠相关性及针灸干预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李巨奇;失眠症伤寒六经辨治规律探讨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金洵;慢性便秘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评估量表的研制和考评[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陈娟;适应取向的时间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周亮;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莉莉;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马立丽;元认知干预技术与系统脱敏疗法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差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晓旭;元认知干预技术中布置作业环节对强迫症治疗效果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芳;中学图书馆员职业承诺与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廖婷婷;地震应激对女性身心影响的调查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龙永婷;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危险因素及发病与情绪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罡;电针头穴加耳治疗5.12地震后创伤应激障碍(PTSD)的临床RCT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胡中平;电针头穴加灸法治疗汶川“5.12”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RCT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汤顺清;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日昌;灾难的心理应对与心理援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张玉茹;突发社会灾难的危机干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侯彩兰;李凌江;张燕;李卫辉;李则宣;杨建立;李功迎;;矿难后2个月和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4 吴范武,金子环;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研究中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5期
5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6 刘时勇;论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年01期
7 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左月燃,金宁宁,唐泓源,张昕,马煊,于丽莎,于莹;SARS定点医院护理人员预防性心理辅导的实践与讨论[J];中华护理杂志;2003年09期
9 杜鹃;李韵;牛娟;张红静;;医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10 唐秋萍,程灶火,袁爱华,邓云龙;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钧裕;林爱华;;广州地区638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2 廖美玲;阮思静;;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8期
3 吴枝兵;;宿州学院2008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02期
4 汪伟;谢玉兰;;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地方高校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8期
5 薄建柱;杨绍清;崔向军;薄海美;安静慧;;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6 赵卿;田昀;;2008年度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赵荣,罗新坚 ,王旭林 ,郑海;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8 陈朴;曾彬;;不同年龄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12期
9 卢和丽;袁也丰;胡勃;郭明;钞雪林;;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4期
10 董薇;刘涛生;李伟;;军事医学院校“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香茹;刘琦;潘爱英;;“5·12”地震后陇南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赖梁盟;吴德恩;刘冉冉;;国民心理健康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3 ;活跃在地震灾区的金宝医械[A];2008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社会责任红皮书[C];2009年
4 陆鸿靖;;贺州市档案局积极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A];广西档案2010年第2期(总第98期)[C];2010年
5 潘胜中;;南宁市档案局踊跃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A];广西档案2010年第2期(总第98期)[C];2010年
6 ;自治区档案局领导心系凤山县地震灾区群众[A];广西档案2010年第4期(总第100期)[C];2010年
7 卢旨明;洪小平;赵斌;王纯;刘媛媛;王惠;康伟;孙婷;岳崇福;覃斌;高国平;苏文;李德彬;吴兵;;体育活动在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康复中作用的实验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郑连递;;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9 庞强;;地震灾区活动板房无害化处置与利用[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奎卫;;汶川大地震灾区供水与厕所及垃圾处理工作[A];2008农村改水改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欣欣 海明威 叶建平;四川地震灾区:由重建向振兴“转身”[N];中国社会报;2011年
2 记者 钟钢;汶川地震灾区“十二五”添持续发展后劲[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记者王艳敏;紧急赶赴盈江地震灾区[N];中国黄金报;2011年
4 记者 康维海;玉树地震灾区地灾防治工作启动[N];中国矿业报;2011年
5 记者 郭世锋;善始善终做好援建地震灾区工作[N];济南日报;2011年
6 记者 高建玺;公司援建甘肃地震灾区10所希望小学投入使用[N];国家电网报;2011年
7 记者 聂敏宁 通讯员 谭颖 王洲海;德阳调结一地震灾区幼儿园转让案[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周杨;“5·12”地震灾区人行四川机构重建完成[N];金融时报;2011年
9 记者 蒙景辉;玉树地震灾区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N];工人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钟钢;四川省政协关注汶川地震灾区生态“伤口”[N];人民政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慧;中国企业家心理与企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余慧;汶川地震灾区历史文化名城灾后价值分析与保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杜佳梅;先天性小耳畸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刘琴;三峡水库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陈蓓蓓;汶川灾后重建与政府合法性的双轨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宋丽红;转型时期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扬;空军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的前瞻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8年
8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卢阳旭;灾害干预与国家角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10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伟;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燕;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李渊;对云南省中专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建梅;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来媛;孤儿身份拒绝敏感性对其心理健康问题的预测及自我污名的中介作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葛静霞;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尧;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08年
8 邢宜静;初中生逆反心理疏导和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伟;城乡结合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及干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基政;转型期我国警察心理干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4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7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