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与情绪适应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7-29 01:0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与情绪适应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同一性状态 情绪适应


【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自我同一性状态与情绪适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自尊问卷(SES)、焦虑问卷(SAS)和抑郁问卷(BDI)对11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三学生比大一、大二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同一性获得;与其他年级相比,大一学生具有较低的同一性早闭水平。在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同一性获得水平;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具有更高的同一性早闭得分。②大学生的同一性获得状态可正向预测自尊,负向预测焦虑、抑郁,同一性早闭状态和扩散状态负向预测自尊,同一性延缓状态正向预测焦虑、抑郁。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独生/非独生以及城乡差异特点;自我同一性状态对大学生的情绪适应有较强的影响。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山东英才学院科研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同一性状态 情绪适应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06JJDXLX002) 济南大学博士基金课题(B0813) 济南大学教学研究课题(JZ0802)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大学生处于从青少年晚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生活在社会许可的制度化延缓期,拥有更为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以及更多实践自己理想或选择的机会,面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格完善与社会适应,并对其以后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文道;邹泓;赵霞;;大学生同一性发展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0期

3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4 王树青;陈会昌;石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权威性、同一性风格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5 王树青;张文新;纪林芹;张玲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英;肖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3 奚彦辉;姜颖南;;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实现路径的新思考——兼论高校人文素质课的崭新价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刘经兰;王丽霞;;大学生元情绪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的探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刘睿;傅丽萍;;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基于“合法延缓期”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黄列玉;邓冰;王加好;邓厚才;田艳;张宛筑;王凤;;942名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佟艺峰;陈琪;;232名大学生同一性风格的调查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23期

8 王树青;宋尚桂;;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亲子依恋、因果取向之间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1期

9 张立新;;“90后”高职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点[J];北方经贸;2012年02期

10 周红梅;;大学生具体领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研究——以菏泽学院为主案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阿勐;父母效能成长团体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亲子沟通和教养态度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炜;青少年中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书;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5 王峻;农村初中生亲子冲突的特点[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利静;大学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永杰;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9 张昊;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娜;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2 俞瑞康;720名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3 何蔚;;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心理学探新;1992年04期

4 王树青;张文新;纪林芹;张玲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5 王树青;纪林芹;张文新;;大中学生同一性风格问卷的初步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9期

6 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J];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2 吴宁;;从自我同一性的视角评析大学校园中的偏差行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吴婷婷;杨一平;;生涯发展辅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4 陈坚;王东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3期

5 何独明;李景国;;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思政教育方法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吴文春;肖崇好;;大学生自我监控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7 李一鸣;;浅谈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缺失状态下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8 张建平;刘强;;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及其解除[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9 杨芙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和网络成瘾的相关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10 陈京军;许清华;;大学生自尊与生涯成熟: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倩;杨晶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谦;;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树青;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分离-个体化、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8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9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8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10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2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谦;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4 张昊;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利静;大学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亚真;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山梅;社团活动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万杰;大学生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冯秋燕;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86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86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3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