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就近入学与择校:两难问题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7-07-30 18:31

  本文关键词:就近入学与择校:两难问题何去何从


  更多相关文章: 就近入学 择校 两难问题


【摘要】:就近入学与择校是一个两难问题,尽管多数西方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尝试推行择校政策,但择校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引起的争议依然存在,没有一个国家找到了比较好的方法解决。在我国,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政策,但现实中择校广泛存在。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可以让部分地区先制定择校政策,待成熟后逐步推广。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就近入学 择校 两难问题
【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一般项目(08SJY011)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近20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一直是西方国家和我国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于2006年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祝怀新,应起翔;哥伦比亚教育券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尹力;试述父母教育权的内容——从比较教育法制史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3 曲恒昌;西方教育选择理论与我国的中小学入学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焰,林群;推行教育券制度 保障流动学童接受义务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刘潇潇;;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之法理分析[J];法学杂志;2006年04期

3 刘陆林;;试论依法治校与大学教育和谐[J];黑河学刊;2006年03期

4 吴郁芬;;教师职业责任保险:学生人身伤害赔偿的一条出路[J];教育导刊;2006年04期

5 柴小华;教育权的社会属性[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雷彦兴,李香山;中美义务教育中“择校”问题比较[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7 季富强;张茂坤;;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人本法治[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孙清,孙丽;关于城市中小学学校选择政策的新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8期

9 唐世龙,彭志忠;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和程序化[J];求索;2005年04期

10 钱焕琦;教育就是善的吗?——关于教育伦理学的一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何宏耀;高等院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石连海;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侵权赔偿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厚勰;美国择校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冠华;美国的“教育券”及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继东;论公民的受教育权[D];郑州大学;2004年

4 张虹;基础教育中的民汉合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耿言春;论宪法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保护[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高晓云;论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法律保护[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张玲;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玉红;论受教育权及其法律保护[D];苏州大学;2005年

9 宋德强;论公立高校对学生管理行为的控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王树韧;论受教育权的平等保障[D];苏州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曲恒昌;当今世界教育私营化特点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贺武华;教育券在中国实践的再认识[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3 孙晓民;择校收费的经济学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年02期

4 郝铁川;权利实现的差序格局[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娴;贺红风;;法律效力与选择范围:美国开放入学政策比较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6期

2 ;1994年北京市进一步完善初中入学办法的意见[J];中小学管理;1994年04期

3 ;短信息[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4年04期

4 梅汝莉;我所理解的“教育平等”[J];中小学管理;1995年10期

5 杨民清;“择校热”透视[J];中小学管理;1996年05期

6 ;魅力东区 精品教育——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教育发展纪实[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7 ;加大改革力度 推进初中入学办法改革[J];中小学管理;1995年04期

8 张华;;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策略[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9 乔树平;薄弱校改造要“四到位”[J];中小学管理;1999年06期

10 朱开轩;关于几个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J];中小学管理;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晓东;马Pr;;从公众的择校偏好看政策的次优选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春霞;;阶层差距与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来自北京市初中的经验数据[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邢燕;巢元凯;;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中教育设施布局的研究——以塘沽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胥明明;;以城市规划视角看义务教育公平性问题[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文;确保学生就地就近入学[N];大连日报;2004年

2 记者 沈雅屏;就近入学 免交借读费[N];新疆日报(汉);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李耕;小升初仍免试就近入学[N];华夏时报;2003年

4 瞿玉杰;就近入学为什么成难题[N];光明日报;2003年

5 卓上雄;全部就近入学目前还做不到[N];海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孟霞;今年起州直义务教育就地就近入学[N];伊犁日报(汉);2007年

7 金吐;让“免试”不再画饼充饥[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邓九平;山里孩子咋不愿就近入学?[N];安徽经济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谢琼;寄养儿童未能正常入学[N];中山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十余所学校接纳搬迁学生[N];哈尔滨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小花;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就近入学法规实施现状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何庄;就近入学制度的逻辑建构和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明镜;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我国中小学“择校”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朱丽英;教育公平视野下的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贾向英;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沈俊强;从近十年择校政策的演变看我国公立学校体制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佟鸿霞;呼和浩特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邓一飞;在沪台胞子女就读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从庆;论学校场域之外的资本运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云华;中外择校问题的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95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95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