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再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发布时间:2017-08-05 09:14

  本文关键词:再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更多相关文章: 教学 生活世界 价值 考试


【摘要】:"生活世界"这一概念在不同思想家那里有不同的含义,不能当作一个笼统的概念来使用;中国学者关于"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观点也未达成共识,且存在逻辑上难以自洽之处;当前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是由考试的压力导致的,与"欧洲科学危机"的成因完全不同。因此"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解决中国教学实践问题的良药。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
【关键词】教学 生活世界 价值 考试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回归生活世界”是西方哲学在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变革“。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源自胡塞尔。胡塞尔认为欧洲近代科学陷入了危机,而这一危机源自于欧洲近代科学变成了“实证科学”,科学的理念被还原成了单纯的事实科学,不再和人的“生活”相关,对“事实”的追求掩盖了科学本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晓伟;;消解与建构——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论争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2期

2 杨清;;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误区及出路[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年01期

3 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学报;2005年01期

4 李长吉,秦平;教学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5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6 李剑;论比较教育的目的性与审美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8 李荣;理性与生活的变奏——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当代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张翠华,程卫波;体育本质的现象学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王会平;张国钧;;论哲学作为生活观的理论意义[J];长白学刊;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伍新生;许巧新;;走向终极关怀的图书馆学[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仲辉;;对海德格尔“纳托普报告”的再“观看”[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冯文坤;“自然”思微与诗学再识[D];苏州大学;2002年

10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美;搭建历史与生活的桥梁[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颜丽增;高中生数学认识信念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4 胡长栓;文化哲学的悖论及其历史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伊焱;教育的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重才;从“新写实”小说看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期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义昌;中美专家型教师标准及比较[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2 丛立新;课程建设的双重任务[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3 迟艳杰;教学意味着"生活"[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刘铁芳;教育如何走向哲学[J];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王敏;我国当代教学观的反思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5期

6 郭晓明,蒋红斌;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4期

7 王德如;试论课程文化自觉与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期

8 裴娣娜;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视域[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9 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10 辛继湘;课程评价改革的当代知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盛;;回归生活世界:构建教学文化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2 卜丽萍;;浅议计算机辅助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9期

3 张丽珍;;实施素质教育 完善教学实践[J];华章;2011年21期

4 刘丽霞;;教育家成长丛书(十五)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J];教师;2011年23期

5 张育人;;当代教育价值的选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神州;2011年17期

6 谭志刚;曹春芳;夏梅;;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影响[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7 邢思珍;;教师有效教学能力探讨[J];天中学刊;2011年02期

8 周迎;张明芳;徐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实践共同体[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叶卫民;;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初探[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10 侯天航;孙永维;王大可;;浅析现代教育技术[J];才智;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立栋;;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华容;;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困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绍印;;略论能力及其培养[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施智华;;学习—实践—感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两先”代表、闽清后佳学校副校长薛兴灵在表彰大会上发言[A];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专辑论文集[C];2004年

7 吴霓;;试析元代教学思想的特异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9 王大民;;略论西方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孙河川;;世界顶尖级学校——学校效能国际风景线[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君;走教学实践结合之路[N];黑龙江日报;2000年

2 李亦敏;“生活世界”的教育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北京海淀旅游职高 张磊;信息技术教学实践[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史建江;如何做一名反思型教师[N];伊犁日报(汉);2007年

5 尚丽荣(作者单位:文安县滩里镇安里屯小学);浅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好老师[N];廊坊日报;2006年

6 韩增圣;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营口日报;2007年

7 江苏省常州市教研室 胡澄宜;“专家”应该是啥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黄梅县教研室 王定成;课例研究:教学实践行动研究的重要抓手[N];黄冈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政;新世纪呼唤高素质的教师[N];巴中日报;2006年

10 吴越;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N];天津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本东;教师教学实践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杜芳芳;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齐军;体悟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德云;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杰;倾听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10 熊和平;课程与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谦;论体验的教育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敏;“游戏”在师生交往中的本体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欢;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孙娜;有水之源,有本之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蔡延泉;被束缚的个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欧启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实践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视阈中美国中小学教学实践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潘艳;论教学对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四平;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创斌;构建以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24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24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d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