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美国教育研究三十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的美国教育研究三十年
【摘要】:中国的美国教育研究是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中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代表了中国比较教育的最高水平和前沿。30年来中国的美国教育研究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并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中国对美国教育的关注有中国知识分子对美国的偏爱,更有中国教育问题和改革的驱动。而随着中国博士教育的扩展和纯粹学术兴趣的增长,中国对美国教育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美国教育研究 教育改革 教育学科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国教育的研究以美国教育研究最为突出,不但研究人员最多,研究成果最丰富,而且研究也最深入、最全面,代表了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和学术前沿。美国教育研究的成果还广泛地应用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实践。这其实也意味着美国的教育深刻地影响了当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哈佛大学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5期
2 项贤明,葛岳静,李艳玲;大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美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王璐;从文化视角透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4 马健生,张艳敏;论美国教育改革的市场机制及其公平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5 顾明远;阚阅;乔鹤;;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教育的重建和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6 生兆欣;;垦拓之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比较教育发展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7 朱旭东;八、九十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及其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8 项贤明;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主题与我国教育改革走向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王英杰;美国办好主要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措施[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89年03期
10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莹;重点学科建设: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突破口[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潇潇;;国际化视野与地方化行动——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思想与定位[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郇红;;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李德龙,王志洁;多元文化时代学校进行品格教育的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丁增辉;;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5期
6 宋英杰;吕璀璀;;中美教育之差异及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7 项贤明,葛岳静,李艳玲;大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美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8 熊耕;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特点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9 牛道生;论21世纪初国际课程与教学改革新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10 严全治,席新;美国大学的科技资源配置及其效益[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德平;陈仲堂;缪淑贤;;浅谈大学特色发展的几点想法[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葛洪;;中国需要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出版社[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3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帆;;纳粹对德国大学衰退的影响——以哥廷根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王文科;;中美高校学生工作比较及启示[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李碧虹;;政府在高等教育融资中职责转变的原因探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周渝慧;王立德;王玉梁;;基于创新型教学理念的电气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探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8 何若全;;“土木工程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翠霞;张永红;沈允中;;浅谈应用型本科电类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陶亚文;彭浪;;复合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及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立君;美国公立高中能力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文少保;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与运行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昱;政策对象对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韩开军;我国公立高等院校绩效预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包延新;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金卫东;“新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学校支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美茹;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启示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哲亮;高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管理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刘燕;公共治理视野下的民办高校管理[D];南昌大学;2010年
9 郑机;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理性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蔚;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职能转变问题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爱程;简评美国总统布什的教育方略:《美国2000计划》[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4期
2 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 王伟;美国私立中小学的近期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4 顾明远;比较教育的身份危机及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5 王长纯;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论纲)——比较教育和而不同发展的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郑富兴;范增钍;;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7 杨洪;;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立足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8 生兆欣;;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比较教育状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王英杰;;再谈比较教育学的危机[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高益民;;顾明远教授文化观的若干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晶;;我国比较教育学的问题研究及其改革[J];内蒙古教育;2008年20期
2 ;2009年《比较教育研究》总目录[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3 陈扬光;;围绕着“何谓比较教育”所展开的一场意味深长的争论[J];外国教育研究;1986年01期
4 黄志成;;欧盟国家的比较教育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5 李文英;程绍仁;;比较教育:从建构走向创新——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纪要[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6 谢越英;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津举行[J];比较教育研究;1991年01期
7 王长纯;;从危机中走来,在危机中发展——纪念朱利安《比较教育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发表190周年[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8 吴振利;;论比较教育研究的批判意味[J];学术论坛;2011年05期
9 ;《教育科学》2006年总目录[J];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10 丁邦平;国外比较教育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淑云;;宋代教育改革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胡国柳;张长海;吴顺祥;;基于职业成长视角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设想[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薛高阜;邵世雷;;高等教育质量观探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5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陈传锋;许净露;金一波;;恢复高考30余年来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历史回顾与思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关于深化农村(成人)教育改革,推进北京市农业现代的调研报告[A];北京市农民教育研究报告[C];2001年
8 高金力;;谈幼儿园园长在教育改革中的应有心态和作用[A];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周伟业;;教师网络素养与教育改革调查报告——以艺术教师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10 徐心希;;试论林希元对明代封建教育的批判[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建华;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个另立一个[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宋全政;没有回头路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天富;科学发展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N];重庆日报;2009年
4 张晓晶;期待新一轮教改带来新希望[N];闽西日报;2009年
5 王继红 记者 海涛;五华区教育改革再推新举措[N];昆明日报;2009年
6 自治区教育厅;教育改革与发展业绩喜人[N];新疆日报(汉);2009年
7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陈安丽;一项具有创意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唐国忠 杜良;春风又度“五一中”[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罗燕;教育改革,,教师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丰捷;2009教育改革与民愿同行[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教育改革代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卢宁;战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蒋京川;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晓云;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生态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张永祥;知识观视野下的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莹;美国教育券制度的实施状况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秦臻;比较视阈中的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贺娟;邓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方涛;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7 王元伟;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因素思考[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亚波;论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效应[D];吉林大学;2005年
9 郝真鸣;新世纪高校教学园区环境建设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杨可心;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38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38398.html